新春佳节之际,人们都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餐桌上的菜肴越来越丰富,但总有几样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北方会吃饺子,南方则会吃汤圆。虽然食品不同,但都包含着美好的祝愿!那么你知道古代的时候,人们在春节时,会吃些什么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在秦汉之际,那时候的饮食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中国古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所谓“五谷”,即稻、黍、稷、麦、菽(另一说为麻、黍、稷、麦、菽)。因此那时候的饮食也很简单,人们最初食用米饭或者粥,之后才出现馒头、饼、面条等食品。到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发明饺子,用来治疗耳朵的冻疮。
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饺子依然没有成为过节的必备品。据南朝人的记载,在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闻鸡鸣而起,家族中无论长幼,全部穿上整齐的衣服,聚集在一起,依次拜贺。之后,全家人还要一起饮下椒柏酒和桃汤。饮酒的次序也与平常不同,是先幼后长的顺序,因为幼童走向成年,所以要先喝酒庆贺。
接着还要饮用屠苏酒,次序与饮椒柏酒相同,之后还要饮用胶牙饧,接着还有五辛盘,敷干散,却鬼丸,到最后每人吃一个鸡蛋。
椒柏酒指的是椒酒和柏酒,椒酒是用椒浸制的酒,柏酒是用柏叶浸制的酒,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会饮用这种酒来祝寿和避邪。所谓的桃汤,指用桃木或桃煮成的液汁,古人认为桃木可以辟邪避秽,因此要饮用桃汤。屠苏酒也是一种药酒,据说是华佗研制的。
而胶牙饧指的就是麦芽糖,古代的时候,科技落后,人们只能用麦芽或谷芽混同其他米类原料熬制而成粘性软糖。五辛盘指的是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人们认为服食“五辛”可杀菌驱寒,预防疾病。敷于散、却鬼丸都是一种民间的方药。
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到了唐朝,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一样,登上人们的餐桌了。不过此时的饺子依然没能出现在春节的餐桌上。人们还是按照传统习俗,因屠苏酒,服用五辛盘。
直到明朝的时候,饺子才成为春节必备,根据明人的记载,“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可以说如今的春节饮食习俗大致是在明清时期奠定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虽然人们的餐桌虽然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人们的过年情怀。适逢新春佳节之际,编者独孤雁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敬贺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从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蔬菜有:蒜、香菜、芹菜、金花菜、白菜、大白菜、茭白、黄瓜、蚕豆、豌豆、蕹菜、扁豆、茄子、菠菜、木耳菜、莴笋、胡萝卜、红薯、土豆、辣椒、洋白菜:南瓜、四季豆、番茄、西葫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