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完成这三件事,远比认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数重要!

学龄前完成这三件事,远比认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数重要!,第1张

学龄前完成这三件事,远比认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数重要! 参观的幼儿园已经不下10家了,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位园长都会强调,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学会的三件事,这绝对比学到多少知识重要,而这才是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共同努力的。这三件事对我的触动挺大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会做好准备) h/]

一位校长说,现在每个家长都想培养“有天赋”的孩子,他恨不得从出生就开始教阅读和数数,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会表现很好。但是我们忘记了,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是“硬件基础”的准备,也就是身心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就算你给孩子放学后找了美国最好的老师,他也学不好。

准备包括两部分:“我的身体准备好了:坐姿正确;思想准备好了:愿意积极参加活动,遇到困难自己思考或寻求帮助,能服从和服从游戏指令”。

之前没有注意正确的坐姿。这次听那么多校长提起,我才体会到小D认知老师的良苦用心。从14个月左右开始,小D的认知老师就让我给她买一套家里的小桌椅。她是一个习惯于“自由”的人。一开始坐在椅子上肯定是那种“坐而不坐”的,坐一会她就会下来。

认知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有一部分游戏时间在小桌子上。每次小D坐在那里,我们都会提醒她:“脚在哪里?它在地上吗?手在哪里?它在桌子上吗?尸体在哪里?你坐直了吗?好了,小D准备好了,我们要开始工作了。”过了一段时间,小D的坐姿明显好了。由于坐姿好了,她的专注力提高了,真的可以坐下来专心玩一些玩具了。

两岁以后,认知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给我五个”。每次小D坐到桌前开始玩任何游戏,我们都会一起检查这五个方面:

  • 我的身体高高竖起;

  • 我的眼睛在看;

    我的耳朵在听;

    我的嘴闭上了;

    脑袋在思考。

    这五个步骤是对“准备好”的提炼。刚开始小D很懵懂,有时候不完全按照我们的指示去做。但是我们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慢慢的她就明白了。比如有时候,她在看绘本的中途走神,我会用这个来提醒她“你的眼睛在看吗?”我再补充一句,“小D的眼睛在看书”等她回过神来继续看绘本。

    你看,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小提醒,却在帮助小D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不能指望“散养”了六年的孩子到了学龄就一下子能控制住自己。这些都是这样形成的。“准备好了吗?”不仅仅是姿势的改变,更是孩子专注力和自制力的萌芽。

    学会负责任) h/]

    有相当多的孩子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上学时不做作业。他们喜欢呆在床上,上学总是迟到。他们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课。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不明白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很长一段时间,她所有的生活安排都是父母负责。她吃饭就追着喂,完全不用做家务,玩具父母扔来扔去就捡。从小到大,孩子没有机会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需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然,这种思维模式会一直伴随着孩子上学。当年追着吃的妈妈,变成了一起盯着写作业的妈妈。同时也进入了恶性循环。父母越帮,孩子越觉得“我不做也没关系。反正家里有人可以帮我;我犯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所以,学龄前要完成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孩子学会负责。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然后不去跨越,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

    比如孩子不吃饭,尊重她。也许我们会担心孩子以后会饿,但如果我们不让孩子感到饿,她就不会对自己的这种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的玩具玩好之后满屋子都是,不要唠叨,而是告诉她这是你的玩具,玩好了需要放回原处。也许一起带孩子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意识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并对它负责;

    再比如,开始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作为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给予,而不仅仅是索取。

    这些都是极其微小的事情,但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拥有自发性。因为他会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他父母的事,也不是他老师的事。

    学会尊重) h/]

    第三件事,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一步步从“个人”向“社会人”过渡。现在家庭基本都是4+2+1的模式。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老大”,随意让爷爷奶奶做事,一句“谢谢”都不说。他们盯着自己喜欢的菜,吃完一壶;家里好吃好玩的都是她的。不开心就发脾气。也许,在我们父母眼里,这是挺“可爱”的,但是这些“可爱”一旦到了社会上,就不可爱了,或者严格来说,就是没文化。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社会”。在那里,她需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排队上厕所,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礼仪,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可惜,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入学,甚至成年后还是心理上的“巨婴”。社会上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宽容,所以这些“巨婴”将无法融入。人一定是社会人,不爱交际的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习成绩。

    然而,这些转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与其到了幼儿园、上学就开始“教”孩子,不如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动物、尊重环境。

    对,就是这三样。它们看似很简单,却是每个校长都提到的核心。其中一个导演也是这么说的,

    “父母应该把抚养孩子的过程看成一个连续的坐标轴,而不是几个分散的点,好像每达到这个点就完成了任务。其实家庭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它是一步步相互作用的。所有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和负责任的个体。成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当孩子独立负责时,成就就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不幸的是,没有多少父母能搞清楚这一点。”

    分享给大家,互相鼓励。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想明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44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3
    下一篇2022-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