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岁的解释
由旧岁 进入 新年。《诗·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陈奂 传疏:“改,更也。改岁,更一岁也。” 宋 苏轼 《与韩昭文书》:“某启:违远旌棨,忽已数月,改岁缅想台候胜常。” 清 唐孙华 《戊子 元旦 》诗:“改岁仍馀 料峭 寒,双扉合闭一泥丸。”
词语分解
改的解释 改 ǎ 变更,更换: 改变 。更(卬 )改。 改革 。 改造 。 改善 。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 姓。 部首 :攵; 岁的解释 岁 (岁) ì 年:岁首。岁暮。岁夕(即“ 除夕 ”)。岁除(年终)。岁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岁凶(年成歉收)。歉岁(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龄:年岁。周岁。 星名:岁星(即“木星”。)
改岁宜新、应时纳祐——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又称改岁。
这是一首写元旦佳节,全家团聚,表达新年美好祝愿的一首词。词的上阕详尽的记述元旦风俗,有很强的民俗学价值。后人可以通过上阕了解当时的风俗民情。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对于新年的美好祝愿。
爆竹庭前,树桃门右——“桃门”指装饰有桃符的门。三更时候,在庭院前面,桃门右面,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爆竹,顿时火树银花,非常热闹。
香汤沐浴罢,五更后——烧热香汤,沐浴完毕,已经是五更天之后了,天快要亮了。
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银烛台,高红烛,燃烧到天明,兽形香炉里瑞烟蔼蔼,家中一片祥和气息。
萱堂次第、了相为寿——全家人梳洗完毕,穿着一新,排着队前往母亲的门前问安,互相祝愿身体健康。
上阕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从三更燃爆竹到五更沐香汤到天明拜高堂,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面,描写了金末元初元旦风俗。
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期盼全家身体健康,家人又长了一岁。
休辞最后、饮酴酥酒——拜完长辈,祝愿完毕,到了最后,大家不要推辞,饮下几杯热乎乎的酴酥酒,希望今年大家顺遂平安。
春节在先秦时又称为“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扩展资料
春节的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
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春节简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