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内有一种腥腺,这种粘液腺分泌出来的粘液里,含有氧化三甲胺,当鱼死后,氧化三甲胺就会不断地脱氧还原成为三甲胺扩散到空气中,出现腥味。
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白色的线,叫“腥腺”,这种粘液腺分泌出来的粘液里,含有氧化三甲胺。这种物质本身没什么腥味,但是鱼一旦死去,体内的细菌就开始将氧化三甲胺分解成胺的衍生物,从而发出难闻的气味。因此,活的鱼腥味较轻,死了之后的腥味较重(死得越久,腥味越重)。
怎么样去除鱼腥味呢?
1.在清洗鱼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将鱼体内的黑膜抠洗干净,因为那层黑膜会散发出难闻的腥臭,影响鱼的味道;
2.在烹调鱼时放一些白糖入锅,可以有效去除难闻的鱼腥味;
3.橘皮是很好的香料,烹调时放一些和鱼一起烹调可以很大程度去除鱼腥味;
4.由于难闻的三甲胺能溶于酒精,烹调时放一些白酒进去,随着酒精的挥发,腥臭味也会随着散出锅外;
5.三甲胺属碱性,放一些食醋入锅可以部分中和三甲胺,从而清除鱼腥臭味;
6.可以尝试用红葡萄酒将剖好的鱼腌一下,酒中的鞣酸和酒的香味能够消除腥味;
7.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将鱼放在温茶水中浸泡5~10分钟;
8.炖鱼时可以在锅里放一点牛奶,不仅能去除鱼的腥味,还能使鱼酥软美味;
9.炸鱼时也可以将鱼放在牛奶中浸泡一会儿再炸,或者在沸油中放几片生土豆片和鱼一起炸,这样炸出的鱼不仅没有鱼腥味而且鲜美可口。
腥味主要还是和鱼自身有关,我们都知道鱼的味道本来是非常鲜美的,而这种鲜味主要来源于鱼体中所含有的氧化三甲胺。但是,这种氧化三甲胺很不稳定,特别容易还原成具有腥味的三甲胺。从鱼的生理变化来看,鱼的生命活动停止后,体内的氧化三甲胺就会不断地还原成三甲胺,从而使鱼产生腥味。随着鱼的新鲜程度不断降低,体内的三甲胺成分也随之增加,鱼的腥味也就十分突出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当我们杀鱼时,鱼会十分腥臭了。鱼腥味形成的原因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淡水鱼一般生长在池塘、河川、湖泊里,而这些地方腐殖质较多,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含有土腥味的细菌附着在硅藻、蓝藻等浮游生物以及一些水草上,淡水鱼通过食物链摄入这些物质,随之进入肌肉、血液和组织细胞,从而产生了我们嗅到的土腥味。
当然,储存不当也是导致鱼产生腥臭味的另一因素,当我们对失去活性的鱼储存不当时,鱼在腐败变质的过程中便会产生脂肪的氧化和氨基酸的降解,从而增加鱼的腥味。常见的腥味物质主要来自醛类,此外还有醇、酮和呋喃类等物质,例如鱼表面黏液中的氨基戊酸、氨基戊醛和六氢吡啶,水体中的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鱼体腐败降解产物二甲胺、三甲胺等物质。
那么在烹饪中,我们该如何去除鱼的腥味呢?其实只要在烹煮鱼的时候,放入少量的酒、醋和生姜即可。因为酒有促使蛋白质凝固的作用,蛋白质不分解,就不会形成三甲胺。加醋能够将三甲胺变成无臭的盐类;至于生姜,它是醇和酮的合成体,这两种物质都具有比较强的清除腥味的能力。因此,在生活中,要想去除鱼的腥味,可以巧妙地运用厨房里的酒、醋和生姜,这样就可以减少鱼身上那令人不适的腥味了。
有的鱼腥味特别重的原因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淡水鱼如鲤鱼、草鱼、鲢鱼等一般都有土腥味,这与其生长环境有密切关系。淡水鱼一般生长在池塘、河川、湖泊里,这些地方腐殖质较多,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
含有土腥味的细菌附着在硅藻、蓝藻等浮游生物以及一些水草上,淡水鱼通过食物链会摄入这些物质,随之进入肌肉、血液和组织细胞;而大江、大河、水库等大水面的水体腐殖质、浮游生物明显少,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土腥味也比较弱。
扩展资料
去除鱼类的腥味的方法
1、去除腥线
鲫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的腥味比海鱼要重,这些鱼的两侧鱼身各有一道分水线,也叫腥线。处理鱼时,记得要将这两条线抽出来,可以减轻鱼的腥味。
2、茶水浸泡
一条500~1000克的鱼,用浓茶一杯兑成淡茶水,把鱼浸泡5~10分钟,腥味会消失。
3、盐水浸泡
用半两盐加入一盆五升左右的水中,把活鱼泡在盐水里一小时,即使是死鱼,在盐水里泡两小时也可去掉土腥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