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保姆”现在都主动出来玩了。我们猜测她一定出了什么事。果然,潇雅在饭桌上总是沉溺于喝酒,问什么都不肯开口,突然趴在桌子上哭起来,真把我们吓了一跳。
在各种解脱之后,她终于说出了真相:女儿这周上幼儿园了,但不出所料,她不想和女儿分开。
我们不能笑也不能哭。孩子哭两次,家长就感到焦虑和难过。这孩子既聪明又懂事。为什么家长更生气?
“要知道,那种不被孩子需要的感觉简直太失落了!我日日夜夜都是她真正的母亲。她怎么能和刚认识的幼师头也不回地离开呢?”潇雅不停地抽泣,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女孩,让人心疼。
突然想起我妈说,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她经常偷偷跑到学校围墙外面看我,看我认真学做广播体操,看我拎着饭盒穿过大操场。我看着看着就落下泪来:这么小的人,长大了怎么长大?
原来在亲子关系中,妈妈比孩子更脆弱。他们致命的弱点不是生活的艰辛,而是不被需要。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从不得不依偎在妈妈怀里安然入睡,到慢慢的坐、爬、走。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使他们能够逐渐离开母亲,融入外面的世界。
孩子有自己的交际圈,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再事事依赖妈妈。母亲们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像潇雅一样,深感无奈,进而“觉得自己的身体被切割了空”。那种空的空虚感,大概不亚于产后剧烈疼痛后的崩溃。
妈妈们的“断奶期”其实比孩子更难,更长。如果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社会上有很多“马毛”。表面上是孩子没长大,实际上是父母太依赖孩子了。他们总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所有重大问题都要他们管,都要他们替孩子做决定。久而久之,孩子也失去主见,习惯了事事向父母汇报,即使可能已经过了三十岁。“马宝”在母亲眼里大概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她永远被放在最高的位置。殊不知,在外人眼里,她的宝宝已经是异类了。
就在2016年2月,宁波慈溪有一位母亲,因为婚姻不幸,将所有的感情长期倾注在儿子身上。婚后儿子对儿媳体贴入微,深深刺伤了过度依赖孩子的母亲。她偏执地认为儿媳妇抢了儿子对她的感情,百般刁难后仍难平复她的不满。最后,她雇了一个杀人犯在自己的小区里把她砍死了。
我不知道这对母子以后会如何修补这种沾染了血和仇恨的家庭关系,但我想,在这场悲剧中,她的儿子一定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一方面是生下他的母亲,另一方面是将携手共度余生的妻子,这一生彼此相爱的两个女人,却以如此决绝的方式悲剧收场。
他是不是应该恨自己的母亲残忍冷血,从此忘恩负义?他咬着牙恐怕也不能狠心。毕竟过去的恩情是无法从心底抹去的。他无辜的妻子就该白白牺牲吗?当然不是,那是他发誓要保护一辈子的爱人。男人的无力感,那种他把拳头扔进空愤怒中的无力感,很尴尬。要怪,只能怪母亲没有把对儿子的感情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到了该退出的时候还固执地停留在原点。她认为儿子是她一生的挚爱,却亲手毁了儿子的幸福生活。在监狱度过余生后,她会自责和忏悔吗?太迟了。
所有的母亲,甚至父亲,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不再依赖他们,那就是失去。小亏可以自律,大亏可能酿成大祸。
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这种失落感?当然,而且很简单:从一开始,就不要把孩子当成你个人的宝贝。
我很赞同一个观点:孩子是我们的唯一,但不是我们的全部。这个理论反过来也同样适用: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存在,但不是孩子生活的100%。接受这个客观事实,给对方留足空时间,当我们真的要“分开”的时候,就不会“心碎”了。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既然是延续,就注定不会一路走到底。分叉路上,孩子们大步向前,我们要站在他们身后,默默祝福他们。不要叫你的孩子,不要让他们走开或者让他们走,只要在他们回头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微笑,就像家里的灯永远亮着,家人的怀抱永远敞开。
有些家长坚持要陪,包括中小学和研究生。他们的孩子出国,还是要日夜守护。他们担心他们的孩子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温暖的衣服。有些父母认为,只有做24小时保姆和保镖,才能觉得自己尽到了父母的义务,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但是,孩子真的离不开我们吗?如果吃不饱,饿了几顿,也许可以练练炒几个菜的本事。不穿暖和的衣服,可能感冒一两次,就会变成一个知道冷暖会伤人的热心肠。孩子总是比父母想象的强大很多,不肯放弃。只是父母太依赖孩子,太有被孩子需要的感觉。
“我只养你到十八岁”,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家庭教育模式,虽然对于中国国情来说过于偏激和坚决。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时间节点,划清两人的生活界限,减少因干扰而产生的纠纷,缓解因代沟而产生的误解,让两代人更和谐地相处。就像公共场所的安全线,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安全区域,不希望别人越过。即使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也要规矩点,站在黄线之外,以免引发亲子关系的警报。
有些家长不理解: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他不领情,所以我最委屈最累。看,这就是错误的根源。没有人要求你放弃自己,把一切都交给孩子,你却固执地认为孩子应该为此感恩。最终孩子会厌倦你的控制,试图挣脱,留给你的只有空自己。
父母一定要看清楚,孩子虽然是你的骨肉,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实和你有交集的部分很少。你不能代替孩子行使生命的权利,也不能让他走你的理想道路。你可以建议和指导他的人生道路,但你永远不应该操纵决定。让孩子有空时间实现个人理想,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最无私的父母之爱。
现在“空老巢老人”这个话题很热门,但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不允许孩子和父母呆在一起。如果我们不能调整心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孩子向我们挥手告别的那一天,我们会不会崩溃,孤独终老?
现实生活中,我就是那个“爱折腾”的孩子。从大学到工作,再到成家立业,我总是在异地漂泊。作为独生女,父母从小对我呵护备至,但从未阻止我做出任何要远走高飞的残酷决定。他们懂得放下,和千千万万心疼孩子的父母一样,默默的做了很多:把一切都安顿在我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好我的饮食起居,在我面前总是一副健康乐观的样子。父母让我有空时间实现个人理想,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我眼中最无私的父母之爱。
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另一个人离开了。在忙碌的人生旅途中,孩子是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缘分,和他们一起走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