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读者跟我谈到了这样一件事。周末,她去一个同事家聊天喝茶,朋友五岁的女儿田甜在凸窗边玩积木。甜甜是一个很乖巧的小女孩,懂事听话,学习什么都很努力。基本上她不用担心大人。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位同事一直秉承着一套虎妈礼仪,也因为女儿的乖巧表现,逐渐成为他们妈妈圈子里的育儿专家。
那天天气特别好,阳光从飘窗里暖暖地照进来。交谈中,她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一旁玩积木的田甜,经常在妈妈搭积木的时候,转头悄悄看她一眼。她的眼神很胆怯,似乎在寻求妈妈的认同,或者确定妈妈皱眉表示反对。这个细节让她感到震惊,所有她要去求教的育儿问题都咽了回去。
甜美的表演让她心疼。那个看起来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似乎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那么幼稚和肆无忌惮。关键是她不够自信。是因为我妈平时太严厉,没有给她足够的自由吗?本来她觉得家里那个老是“上家揭瓦”的小家伙需要管教,但突然觉得管得太严也很有问题。
她很困惑。她宽则想当“熊”,严则“怂”。她该怎么办?
坦率地说,我不能给出一个非常直接的答案,但我们可能会从美国学校和家长的做法中得到一些启发。我觉得要看老美的很多教育方法,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他们的分寸还是挺合适的。
一般来说,美国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很严格,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格。有时候,一个手势和一个语调会让一个不听话的孩子震惊。然而,在很多其他情况下,美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自由”。他们可以自己处理和决定很多事情,不需要征求父母的意见和同意。
自由和不自由的界限在哪里?
言语和行为很“不自由”美国孩子首先感觉不自由的是“言论自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根本不能说。
美国家庭经常让孩子组织各种聚会,邀请他们到家里玩。你会发现,当小主人在晚会结束送走每一位小客人时,都会礼貌地说一句:“谢谢光临。”(谢谢你的到来。)而这个时候,小客人们会很有礼貌地回应,说“谢谢邀请。”(谢谢邀请。)
当孩子不能熟练使用这两个短语时,双方家长必须在一旁鼓励和监督。反正这句话不完整,聚会就永远不会结束。
但是有些话一定不能说,被认为是禁忌。比如在跑路的学校,傻(傻逼)、哑(其实我觉得哑没那么严重,只是校规不能说)这类词是绝对不能出现的。
上个学年末,我收到了一封暴走老师给家长的邮件,大意是有同学把教室里的一些iPods的用户名设置成××是哑巴。老师认为这种做法影响严重,决定在本学年剩余时间内不再给孩子提供iPods,希望家长能和孩子好好沟通。
言论限制只是美国孩子“不自由”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受到各种规则的约束。比如那些挤兑的学校,从学前班开始,迟到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相当于旷课。累计次数超过规定范围,将被开除,需要重新申请学区。此外,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各种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比如垃圾的分类,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学习和练习。
而当一个孩子长大了,接触社会越来越多,他受到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多。上周,我有一个关于钓鱼的作业。本来我以为只是去湖里钓钓鱼,体验一下。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说是钓鱼工作,但是在真正开始钓鱼之前,要做很多功课,要懂一堆钓鱼规则。
在美国钓鱼需要执照。在捕鱼之前,你必须申请捕鱼许可证。此外,不同的湖泊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许可证。还要检查每个湖的具体要求。有些湖只能在岸上钓,有些可以坐船在湖里钓。对于钓到的鱼,也有规定。如果比规定的尺寸小,就必须放回湖里。
在美国让孩子去钓鱼不容易!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不可逾越的规则,处处受到限制。尊重这些规则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规则是美国孩子从小就要了解和学习的。有什么他们特别放松自由的地方吗?是的,有。
“我的地盘我做主”在美国,孩子们占据的第一个“自由区”就是自己的饭盒。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可以自己决定每天午饭吃什么。
这太棒了,因为孩子的这种决定不是口头说出来或者喊妈妈准备,而是真的会把自己的小脑袋放进冰箱里,自己拿出来,配好,放在饭盒里,带去学校。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美国午餐不是很讲究。大多数家庭会保存足够的食物,如面包、奶酪、果酱、水果等。,而孩子只要自己搭配就好了。
爱好相同。很多美国家长都抱着一种相当乐观的“观望+支持”的态度。
我们邻居家有三个孩子,都是男孩。爸爸是专业的足球教练,在我们这一带也是小有名气。按照我们的想法,三个男孩应该整天围着爸爸踢球,但现实情况是,爸爸还在踢他的足球,而孩子们在互相踢。老大喜欢滑板,老二喜欢游泳,老三喜欢画画。
有一次我问邻居的爸爸,三个孩子都不和自己一起踢球会不会有点可惜?他笑着说,也许母亲的遗憾会更大,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是她那样的女人。
除了“吃喝玩乐”,美国孩子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自主权。
他们学校的课程里,每天都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看任何想看的书,教室里,图书馆里,地上,椅子上,一边吃零食,各种姿势。如果这个时候走进教室,你一定会感叹。太松了~~
什么地方该宽?什么地方该严?
找到了吗?不影响别人,其实是美国孩子“自由”的范围。如果只是和孩子自己的事情有关,家长一般会管得比较松,孩子的自由度更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和决定,掌控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很多事情;但如果事情与他人有关,对外部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孩子的“自由”就会大打折扣,会遇到各种警告和规定。
表面上看,这个范围是一个限制,但实际上是更有效的保证孩子“自由”纯洁的方式。因为只有清楚地知道边界在哪里,我们才能更自由地把握这个有限范围内的“自由”,并充分发挥这种“自由”。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最恰当的自由定义,即与人交往有分寸,自我发现无止境。
回到之前读者的困扰,我觉得这真的不是孩子该宽该严的关键。关键在于哪些地方该宽,哪些地方该严。在自己的范围内,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而在与他人交往时,要给孩子明确的规范和界限。外在的严格和规范能让孩子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内在的自由能让孩子享受到“在自己的领地上做自己的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自己做主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变得牢固。
写在最后的话我越来越意识到,每一个教育体系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闪光点。虽然这些点看起来很分散,但是当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