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西施故里有一种点心被称为“西施舌”。糕点师用吊浆技
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后再以糯米粉为包入枣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几种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
舌形模具中压制成型,汤煮或油煎均可。这种点心特色颜
色如皓月,香甜爽口。此餐,还有一道以海鲜贝类牙蛤或
沙蛤制成的汤类,也被子赐以“西施舌”的美名,相传唐
玄宗东游崂山时,厨师给他做了这道汤菜,唐玄宗吃后连声叫绝。可见此菜菜美味非同心响。这道汤菜,汤汁腻
滑,品质爽滑,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炒西施舌
【菜系】
福建美食
【原料】
净西施舌(沙蛤)350克,水发香菇10朵,净冬笋15克,芥菜叶柄20克,绍酒、白酱油各1茶匙,上汤50克,香油、生粉、糖各适量。
【做法】
①将西施舌肉去裙,每只均片成相连的两扇,洗净。芥菜叶柄切成边长2厘米的菱形片,香菇每朵切成3片,冬笋切2厘米长、1.5厘米宽的薄片。白酱油、味精、糖、绍酒、香油、上汤、湿淀粉调成卤汁。②将片好的西施舌肉放入滚水中烫一下捞起,滤干水。烧热锅,下油烧热,将芥菜叶柄、香菇、冬笋片放入略炒,随即倒入卤汁煮滚勾芡,汁粘时放进西施舌肉片,迅速翻炒几下即可。
氽西施舌
调料:
净西施舌肉(沙蛤)300克,香菜15克,韭黄5克,上汤2杯,料酒1茶匙,鸡油适量。
做法:
①将香菜、韭黄洗净切末。西施舌洗净.用开水略烫,捞出滤干水分放入碟内。
②锅内加上汤、盐、味精、料酒煮滚,撇去浮沫,倒入汤碗内,洒上香菜、韭黄末,淋上鸡油。
③为保持西施舌质嫩,应将西施舌在上桌后倒入汤内,久烫则质变老。
蛏子壳薄,一寸来长,壳面作淡青色,平滑洁净,肉微呈黄色,在贝壳类中比较最具干净相,但还是会带有泥沙,可以用清水静养,过一昼夜而泥沙吐尽。对于贝壳类的去泥沙方法,有的地方会把贝类田螺类加清水与铁制品静养,也有人说水里若是滴上一些麻油,则泥沙吐得更快更干净。最神奇的是看过一个催吐泥沙法,就是在一个塑料盒放进贝壳和小量水,盖上盖子,用力上下摇晃几分钟,据说也很有效。
这些方法我都没有试过。加上蛏子这种贝类,壳薄如纸,拿上放下也要小心翼翼,这样粗暴的摇晃对待,恐怕摇出的不止泥沙了。
海产品味道,都离不开一鲜字。贝类的做法都不复杂,蛏子也一样,只须一个个的都竖立在碗里,洒上料酒姜末胡椒粉,蒸后即可上桌,原汁原味。另一吃法是做爆炒,加豉汁辣椒姜丝,味鲜香辣,好下饭。
但如若给小孩子吃,可作一味“芙蓉蛏子”,所谓芙蓉就是蒸蛋羹,蛋蒸到半熟时把剥好的蛏子肉摆在表面上,再蒸片刻即得。也有不剥肉,整个蛏子带壳投在蛋里去蒸的。这种带壳蒸的办法,虽然粗糙,但蛏子汁水流入蛋液,味特鲜。
曾听闻有一贝类因鲜美异常,被人称为“西施舌”,我曾以为这物就是蛏子。蛏子外形细长,肉质软滑,不就是舌头么?谁知那西施舌有缘得见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种类蚬的贝类,外壳三角扇形,外壳是淡黄褐色的,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
西施舌之名不单因为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就让人联想多多,也是因为其肉细嫩洁美犹如美人之舌,而西施是美人的代表。回头再看看蛏子,舌头也实在是长了点,不大雅观,确实难当西施之名。
西施舌的做法很简单,为了能够品尝到它最原本的滋味,以清汤汆煮为上,不宜油煎爆炒,只需要煮熟后,加入一些食盐即可食用。但做时一定要不惜工本,只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
也有人喜爱用蒜蓉粉丝蒸着吃,做法就和扇贝一样,在上面加上粉丝和蒜蓉,上锅蒸熟。粉丝吸收了西施舌的汤汁和蒜蓉的香味,吃起来非常的过瘾,西施舌肉色白而腴,味脆且鲜,肉质嫩滑,非常柔软。
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谈吃》说西施舌是青岛顺兴楼做得最好,不知现在是否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