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草全草入药,有消炎灭菌、清热解毒之效。
牛尾草是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或半灌木至灌木植物,高可达7米。茎直立,分枝六_形,叶对生及轮生,狭披针形,披针形,狭椭圆形,稀卵长圆形,边缘具锯齿,坚纸质至近革质,叶柄极短;
聚伞花序组成的穗状圆锥花序极密集,顶生及腋生,聚伞花序小,多花,极短的梗,苞叶叶状,披针形至卵形,花萼花时钟形,果时花萼增大,管状,花冠白色至浅紫色。
扩展资料:牛尾草生活力较强,能长在荫处及瘠薄山地,既耐湿又耐热耐旱,长江流域夏季炎热期时,生长良好。沼泽地、排水不良低湿地也能生长。
牛尾草耐盐碱,pH值9.5的地区、含盐0.3%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以肥沃湿润的粘壤土最适宜,生长于海拔140-2200米空旷山坡上或疏林下。
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和广东。生长于海拔140-2200米空旷山坡上或疏林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牛尾草
中药材牛尾草又称作“伤寒头”,夏秋采,鲜用或阴干。牛尾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肠炎,痢疾,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膀胱炎;外用治蛇咬伤。【拼音名】Cuī Chǎn Cǎo【别名】 牛尾草、六角草、细穗石松、树灵芝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马尾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L.)Holub.〔Lycopodium phlegmari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附生植物,枝条细长下垂,长15-60cm,二至四回二叉分枝,枝有沟。叶近革质,螺旋状排列,6-8行,接近或疏离,斜展,有短柄,三角形至披针形,长4-20mm,宽2.5-6m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全缘,扁平;主脉明显。孢子囊穗多数,通常多回分枝,末回分枝纤细,直径约2mm;孢子叶疏生或密集,圆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绿色,革质。孢子囊圆形,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的树干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全草含生物碱:细穗石松碱(lycophlegmarine),8-去氧-13-去氢干层塔宁碱(8-deoxy-13-dehydroserratinine),石松佛利星碱(lycoflexine),8-去氧千层塔尼定碱(8-deoxyserratinidine),法氏石松定碱(fawcettidine),表二氢法氏石松定碱(epi-dihydrofawcettidine),细穗石松明碱(lycophlegmine),N,N′-二甲基马尾杉碱(N,N′-dimethylphlegmarine);三萜类:马尾杉醇(phlegmanol)A、B、C、D、E、F,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层塔烯二醇-3-乙酸酯(serratenediol-3-acetate),千层塔烯三醇(serratriol),3-羟千层塔烯-21-酮(3-hydroxyserraten-21-one),千层塔三醇(tohogenol)及马尾杉酸(phlegmaric acid)。
【性味】淡;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发热咽痛;水肿及荨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