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和头等舱之间,就差一个高财商的爸爸

你孩子和头等舱之间,就差一个高财商的爸爸,第1张

你孩子和头等舱之间,就差一个高财商的爸爸

不懂理财的孩子没有前途,也没钱。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报道。

重庆开州,12岁男孩,不到半个月,疯狂打赏女主播9万元,其中最大金额刷新全网消费新数据:5秒6万元。

记者问男孩:为什么奖励这么多钱?

男生:我觉得她很搞笑。我很喜欢她,所以奖励了她。

记者:你的钱从哪里来?

男生:刷我妈的支付宝,有我自己的压岁钱。

记者:你刷钱的时候,不去想吗?这么多钱,一次花光。

男生:在想什么?我喜欢买道具,然后打赏。

记者:但是我妈挣钱很难。

男生:很难吗?我没感觉到。

记者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这本书里,有一个例子。

一个经济学家问一个小孩:你知道钱是什么吗?

孩子:我知道。只是一张纸而已。

经济学家:那你知道这些文件是怎么到你手里的吗?

孩子:对,过年会有压岁钱;等你过生日了,你也会有钱的。反正每到过年和生日,我都能拿到钱。

经济学家无言以对。是啊,他怎么能指望一个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明白钱是通过劳动赚来的。

而小孩子没有这种体验,只能按照常理来理解——过年有压岁钱,生日有生日费。于是,钱就变成了压岁钱和生日费。

只要过年过生日,就可以有钱。既然钱这么容易得到,你花的时候自然感觉不到。反正过年生日你又会有。

“中国孩子理财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孩子根本没有金钱意识,孩子不知道钱从哪里来。在孩子眼里,钱就像一个玩具,一张可以随便玩的纸。他们完全忽略了钱背后的劳动。

所以,很多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其实这并不算奢侈,因为在孩子眼里,这种意识根本不存在浪费。没有金钱的概念。”经济学家杨昌江说。

从小对钱就没有概念。长大后会怎么样?

后果严重。

我有个朋友毕业后在金融公司工作。是高薪行业,月薪过万。工资不低,但是工作2年多,存款不到一万。

他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光族,当月工资只够填信用卡的窟窿。还清信用卡后,他每天刷天猫和JD.COM,看到好东西就随便买。一个月过去了,他的信用卡额度已经到了几万。上个月,他又白干了。

典型的月光族,花钱无节制。智联招聘针对职场白领进行了一项调查。60%以上的年轻白领都是月光族,花多少钱都没有限制。

这是从小缺乏理财教育和金钱意识的结果。

在一次演讲中,《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先生总结了从小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将来会遇到的四个问题:

消费没有节制感

…没有需求排序意识

没有投资意识

…没有危险感

我喜欢知乎金融大神谢熊猫君的说法:

“需要”和“想要”是两个概念。需要就是需求,必然要花钱;“想要”就是不管你要不要,但是看到就想买。

从小没有金钱意识的人,总是做出“想要”的消费。当他们看到好的东西时,他们会买下它,即使它是无用的。

其次,这些孩子没有需求顺序感。当月收入为固定金额时,需要对需求进行排序和优先排序。那些急需买的东西放在第一位,那些可有可无或者可以缓一缓的东西放在最后。不买也没关系。缺乏约束,缺乏需求排序的意识,意味着他们存不了钱,存不了钱,只能白白错过好的投资机会。当然,他们自己也不会有投资的想法。

但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不会意识到危险:

…生病了怎么办?

…父母做手术怎么办?

朋友需要向你借钱怎么办?

失业了还没找到工作怎么办?

孩子住院了怎么办?

这些都是急需用钱的地方,却无意识。

我存不下钱。想想吧。我父母住院了,问你要钱。你说你上个月买了个爱马仕,工资卡里只有几百块钱。你父母感觉怎么样?孩子住院了,医院要你出钱。你上个月出去豪华旅游,信用卡快透支了。你感觉如何?

但其实你也不必自责。你的父母应该受到责备。从小到大,我已经习惯了要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理财教育。十几年养成的随便花钱的习惯,即使我工作了也很难改变。我要做月光族。

理财师张文讲了一个附近的例子。她有一个母亲朋友,她对自己的育儿经验颇为自豪。她从出生开始就用女儿的钱:进口奶粉、衣服、学费、兴趣班、旅游、生活费等。每一笔支出都记在账本上,她时不时拿给孩子看,说:“你看,爸爸妈妈养你不容易。”

小女孩看完,哇,这么多钱,一脸沉重的说:“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

妈妈满意了。她想让她的孩子知道养她有多难,要花多少钱。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她好好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她意识到父母的不易,勤俭节约,不会总是要这个要那个。

但是张文担心,因为这个妈妈其实是个大债主。她这样做,其实是在告诉她的孩子,你从出生起就负债累累。

这样的父母确实会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但也夸大了挣钱的辛苦。孩子根本没有金钱意识,这么夸张的时候,会从小形成固化的意识:挣钱很辛苦,不能乱花钱,哪怕压抑自己的合理需求。这也是金融教育的畸形发展。

念叨了十几年,我在童年固化了一个意识:赚钱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所以我要攒钱。下班了,买不到的就不要买。家里的卫生纸也要从公司厕所拿。五年前的老款式衣服一直穿到今天,衣服的边角都泛白了。

按理说,节约是好事,但是之后,就不好了。

行业年会,所有的行业精英都来了,大家都穿西装打领带。徐女士穿了一件很土的中山装,大家看她就像一个与时代脱节的小老太太。为了拓展国际业务,公司组织员工学习英语专业。有收费的,请外国人教她。

徐女士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自己学习就好。每天带一本英语书,像高中书一样学习英语,用方言练习口语。很不专业,直接被公司开了。我存了很多钱,但是都是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错过了无数本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用理财分析师斯宾塞的话说,“因为小亏,攒了一点钱,丢了太多东西。”

这些丢失的东西至少包括:

...通过培训获得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结识行业精英的机会

…融入更高阶层圈子的机会

…进入更大平台的机会

自身竞争力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就是你自己,你的能力,你的知识,你的人脉。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投资自己永远是金科玉律。

然而这些人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了“省吃俭用,省吃俭用”的生活理念。于是,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花钱”是一件很邪恶的事情,邪恶到投资自己,花钱自我欣赏都成了邪恶。好像除了所有必要的生活开销,其他任何消费都不应该。这是一种畸形的金融教育。这样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穷。

学者杨昌江把人类的金钱意识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把钱当成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拨弄的纸;

第二层:不懂钱,知道钱可以换东西,但是没有自觉的交换行为;

第三层次:知道并计算钱的数量,认识到钱能买到东西,有更自觉的买卖行为。

第四层次:认识到货币的多重物质和精神交换功能。

第五层:我有自觉的用钱来增加货币价值的意识。钱可以变得越来越多。

大多数中国人只有第三层次的金钱意识,也就是只会换钱,却很少知道如何用钱产生复利,也就是更多的收入。

著名经济学家、学者吴晓波先生得出了这一结论。

他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个朋友祝兔女士2010年在北京买房,全款。因为受不了北京的雾霾和堵车,她把房子卖了500万。在大理买了个小别墅,依山傍水。花了100多万,还剩400万。祝女士选择存起来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卖房的时候也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你特意存了400万,眼光长远。没问题。但是在吴晓波先生看来,有一个问题。同样的情况下,懂得理财的人会怎么做?

首先,它不会卖房子。那是北京的房子。北京的房子是黄金,而且是价值飙升的黄金。对比北京和香港的房价,我们知道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空。房子一旦卖了,就意味着房价再涨多高都与你无关。

所以,如果不卖房子,去大理哪来的钱买房?

贷款。北京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100多万在大理买房。然后,把北京的房子租下来。房租每个月不仅能还清银行贷款,还有盈余。可以用剩余的钱给孩子买奶粉。

一切都没变。我还能在大理生活,在北京保留房产,挣钱。

同样的事情,懂理财的人和不懂理财的人,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这区别在哪里?

吴晓波先生说理财意识要从小培养。如果父母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那么即使长大了,即使有了一定的经济知识,也还是不会懂得理财。就像朱女士一样,会单纯的买卖产品。我不知道怎么用它,钱生钱。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懂金融教育的人。格林斯潘、伯南克、巴菲特、索罗斯、摩根家族、雷曼兄弟等著名的金融大鳄和财富巨头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业民族。也是最重视孩子财商教育的民族。他们有非常独特和系统的金融教育体系:

犹太孩子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是股票

在犹太家庭,孩子一岁时,父母会给孩子股票作为礼物。这是犹太家庭的习俗,也是犹太父母独特的理财教育。目的很简单,让孩子从小接触钱,认识钱,理解钱。

给孩子一个非常明确的理财教育计划

当孩子对金钱有了初步的概念,犹太父母会为孩子制定详细的理财教育计划:

3岁:开始区分硬币和纸币;

5岁:知道钱可以用来买任何想要的东西,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7岁:能看懂价签,懂得“钱能换物”的理财理念;

8岁:通过额外工作挣钱,把钱存到银行账户里,初步培养劳动挣钱、存钱的意识;

10岁:有意识的存钱,以便后期进行更大的项目运作,比如旅游;

11岁:制定两周以上的支出计划;

12岁:制定需求计划,知道正确的银行术语;

13-15岁:尝试安全的投资工具和服务,懂得预算、储蓄和进行初期投资;

16-17岁:学习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关注市场新闻,了解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

…为孩子们设计“金钱游戏”

孩子天生喜欢找乐子,如果对经济知识的说教很无聊,就会反感。犹太人喜欢设计一些小游戏,加强孩子对金钱的认知,理解金钱的逻辑。比如最近很火的“大富翁”游戏,就是一款非常好的理财教育游戏。

金钱并不邪恶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利对立”的财富观不同,犹太人认为金钱和道德是一体的。

“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于是犹太人建立了“有偿回报机制”,即孩子帮父母做家务可以获得报酬。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堕落,家庭关系退化为金钱关系。

但犹太人认为这是一种理财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即“珍惜你的劳动,重视你的劳动。”

只要付出,就应该有回报;甚至在家庭中,当然可以为父母打工,这就是孝顺。但是父母给你钱和孝顺并不冲突,因为任何劳动都是要付出的。钱不是恶,和孝道不冲突。

…培养孩子延迟享受教育

犹太理财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延迟享受的观念。所谓延迟享受,就是为了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而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喜欢玩,你需要赚取你的空闲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一份报酬丰厚的好工作,你可以用它来投资,获得更多的钱,实现财务自由,你可以玩的更久。如果你弄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你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终的结果是你会陷入贫困,更加努力地生存,没有玩具和快乐。”

智慧是永恒的财富

“一定不要吝啬你的投资。”犹太人反复对他们的孩子说这句话。

在犹太人家里,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父母就会打开圣经,在上面滴一滴蜂蜜,让孩子亲吻蜂蜜。这个仪式的目的是书是甜的。

“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被抢了,你还剩下什么?”

答案是智慧。智慧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有了智慧,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得到。没有智慧,什么都不能开始。

中国人往往有铁饭碗的观念。他们以为稳定的工作就是铁饭碗,但真正的铁饭碗不是这个稳定的工作,而是你到处都能找到好工作。

中国父母的理财观念非常落后,还停留在古董的“节俭”上,但“节俭”其实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种好的经济观念。也许你的孩子不一定要很有钱,但是如果你能向犹太人学习,让你的孩子从小学习正确的理财知识,至少你的孩子以后不会太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1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