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不要把你对孩子的“爱”,变成对孩子的束缚!

刘瑜:不要把你对孩子的“爱”,变成对孩子的束缚!,第1张

刘瑜:不要把你对孩子的“爱”,变成对孩子的束缚!

如果我自己不小心买了一件衣服,后果会很严重。我妈早上会说:我不是说你。你买衣服的品味真差。中午会说:再也不要穿这件衣服了,真的太土了。晚上你会说:你明天不会再穿这件衣服了吧?第二天,我会说:“你把那件衣服收起来了吗?”把它带给任何想要它的人。第五天,我会说:千万不要把那件衣服带回美国。

如果我试图用“你有你的审美眼光,我有我的”来说服她,她会用一种不容商量的语气断言,“审美上,你还想和我比吗?”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反抗,她终于把这些话的语气降低了两个八度,也就是从命令变成了劝说,但这是她的底线。让她对我“没落”的买衣服品味视而不见。她做不到。于是,在她的不断旁敲侧击下,我会沮丧地脱下那件衣服,放在衣柜的角落里。

大到婚姻家庭事业,小到我侄子午饭吃什么,我学开车的时候,我哥今天有没有给那个人打电话,我晚上有没有用护肤霜?很自然地,我沐浴在爸爸妈妈的阳光雨露中。

对我来说,只要和爸妈在一起,我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一个活泼开朗,机智幽默,在和平日的朋友圈里爱说爱笑的人。一看到父母,我的心理机制就像一只遇到强光就立刻合上壳的甲壳动物,自动把自己调试成一种非常白痴的、枯萎的、封闭的状态。我什么都不想,几乎什么都不说,就等着父母安排我吃什么,穿什么,去哪里,做什么。

仔细想想,沉默和不作为成了我避免被评判和贬低的方式,成了我对他们的白旗。如果我说话,打扮,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结果就是无休止的争论,两败俱伤。性格,我做我想做的事;和谐也是我想要的。个性与和谐不可兼得。和谐优于个性。

当然,幸运的是,我并不总是和父母在一起。其实一年四季都不能长时间和父母在一起,活泼开朗的我还是可以“侥幸逃脱”的。但就是这样,我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我的生活,在我的内心不断培养着一种自责、自卑、自卑的情绪。

诚然,山高皇帝远,接触不到衣食住行,但他们的眼睛却一直“嵌入”在我的生活中,时刻注视着我。为什么读了20年还在读?为什么29岁还不结婚?人家发了财,你怎么把机会都耽误了?他们痛苦地问。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不爱我,或者说我不爱父母。事实上,我家的这些麻烦都是因为“爱”引起的——如果我把无数的责任、义务、权利、感情统称为爱的话。如果他们不爱我,大概不会如此无孔不入地关心我的衣食住行;如果我不爱他们,我就不会在乎他们是否满意,是否幸福。中国人把这种“付出”和自我施加的“回报”称为几千年来的“爱”。怎样才能逃出这种“文化”的手掌心?

比如今天早上,我从石家庄坐火车去北京。去火车站的路上,无意中向我妈透露,手机要交费了,还没来得及买新的充值卡。

“那又怎样?”妈妈说。

“没事的。我到北京后会买一个。火车站附近肯定有。”我说。

在一般家庭,这段对话早该结束了。但是在我家,不是这样的。我妈那么爱我,一定要帮我解决问题。

这期间,我插话了,“妈,别担心。到北京后我自己买。路上不到3个小时。”

给我爸打完电话后,她又给我哥打了个电话,问“这里可以买手机充值卡吗?她是北京的手机。一定要去北京买卡吗?回头我买张卡帮她远程充值好吗?你为什么不为她装满它?啊?不知道吗?叫你也没用!”

这期间,我又插嘴了:“妈,你别管了。我一到北京就去买张卡。”

过了一会儿,我在路上看到远处有个“中国移动”的牌子,于是她建议我坐公交车。她现在就去买,“一会儿火车站见”。

我变得不耐烦了:“现在我要赶不上火车了。一会儿我能在哪里找到你?你放心,到了北京我自己买!”

到了火车站,等火车开。过了一会儿,妈妈打来电话:“我买了张卡,请拨这个号码,XXXXXXXXXXXX。”

“妈妈,你就别管了。我不能自己买吗?!"

“我都买了,你还不记得!”

周围很吵,我手里没有纸笔。她说的话我听不清,更别说写下那么长的数字了。过了很久,我借了笔和纸。她又举报了,我又举报了,她又举报了,我又举报了。最后,我匆匆记下了号码。

充了100块钱,还了纸笔,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过了两分钟,我妈又打来电话:“刚才,是实验,一共买了三张卡。现在你可以把这个数字记在心里,×××××××××××……”/h/]

我忍无可忍,提高了声调:“妈,你能不能别忙了?我求求你!”

“好吧好吧,那就这样吧!”她挂了电话。

我很清楚,电话那头她在嘟囔: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福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我好!给她买张卡片,她却在发牢骚!这样的妈妈去哪里找?愚蠢的女孩...虽然她不在我身边,但我还是听到了她说的话。

接下来的3个小时,我心情很不好——为了自己对妈妈大吼大叫。是的,她是对的。她只是想为我做点什么,我却骂她不识抬举。我沮丧地坐在火车里,反思自己的态度,一种复杂的情绪在胸中涌动,其中一半是愧疚,因为自己“无知”,粗鲁,“不知天高地厚”;另一部分是愤怒,对她的愤怒,对她再次让我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唾弃的情绪而不被注意的愤怒。再次证明,对家长的介入采取不听话的态度,只能是两败俱伤,死路一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案例,会发现我被我妈打败了,主要是因为她用了两个招式:一是强迫付出法,哪怕她付出的不是你需要的,哪怕她付出的是为了简化事情,毕竟她是出于爱无私的付出;二是有罪的挑衅。因为她给的往往是把事情简单化,你难免会采取推推搡搡的态度。在推推搡搡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力过猛。如果你逼得太紧,伤害了她,你会感到内疚。

这些事情不禁让我想到,从技术上来说,爱这个东西有多复杂。就像开车或者做饭一样,需要认真学习。人们习惯于歌唱和赞美爱情,仿佛这个世界有了爱,事情就好办了。

事实是,这个世界上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爱”而产生的。爱情这种情感,一旦横冲直撞,我行我素,结果往往是不得安宁。

事实是,爱这种情绪和恨、悲伤、嫉妒、愤怒一样危险。需要精心疏导,合理表达。爱不仅仅是一个多少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的问题。

人类太“爱”上帝,政府太“爱”社会太多,父母太“爱”孩子。千百年来,有多少烦恼是因为爱而产生的?我不需要一个例子。不得不承认,我常常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福气。私下里,我多少次暗暗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爱”我,让他们打个盹,慵懒地睡个午觉,游荡一下,让我利用这段时间,自由自在地跑出他们的视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99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