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请不要打扰别人。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我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了。”这是安徽一名高二学生离家前留下的遗书。他说他是个软弱的人,这个世界太残酷了。他希望下辈子不用做穷人的孩子。幸运的是,他最终被父母安全找到,但字里行间,他对贫穷有着深深的鄙夷,对贫穷有着深深的自卑。然而,贫穷真的会导致我们自卑吗?当我们无法改变出身贫寒的时候,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感觉?
很多人会说贫穷导致自卑。台湾演员言承旭曾承认,童年的贫困和单亲家庭的背景造就了他的自卑和坚强的性格。也是因为这个性格,他在感情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抛开个人角度,从我们整个民族的角度来说,中国在近代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弱者。虽然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告别了贫穷,但自卑心理依然存在。自卑的表现往往有两个方面:一是仰望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社会没有信心,认为我们不如西方,产生自卑心理;第二,往下看,高速发展让一部分中国人过度自负,但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快速发展,很多美国知识分子也认为美国是暴发户,于是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去欧洲寻找文明的真谛。
通过上面的例子,有些人觉得可以想当然的认为贫穷会导致自卑。但是,我觉得恰恰相反,贫穷本身并不会产生自卑感。
贫困与自卑的关系一直是儿童心理学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美国国家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M.Rosenberg和L.I.Pearlin的实验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两位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芝加哥8-18岁和18-65岁的参与者。儿童使用6分制的Gottman量表,成人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两个量表都测量自尊,但是因为年龄组不同,所以使用了两个版本。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阶级对自尊的影响是不同的。在8-11岁的儿童中,班级与自尊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在12-14岁的儿童中有轻微的相关性。到了15-18岁,相关性变大,而成年后,阶级和自尊的相关性显著变大。
导致自卑的四个“种子”
显然贫穷本身并没有让孩子自卑(有些孩子甚至还没有贫穷的概念)。真正造成孩子自卑(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自卑)的,其实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个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社会比较
该理论认为,我们都倾向于与他人比较,以建立自己的阶级。在这种比较中,自尊可能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例如,哮天今年8岁。虽然家里穷,但他之前对穷和阶级没有概念。然而,上学后,哮天逐渐发现了自己和学校其他同学的贫富差异,开始不自觉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甚至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孩子的父母进行比较。
反映评价
也就是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就怎么看自己。当哮天把自己和其他学生比较时,其他孩子也在做这种社会比较。每个人都因为贫穷而逐渐对哮天产生偏见,哮天也因为别人的偏见而对自己产生偏见。
自我感知理论
人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来认识自己的态度。哮天对自己的偏见逐渐内化并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哮天越觉得别人觉得他穷,他就越觉得自己穷。然后我通过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真的很关心贫穷。
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理论认为,对我们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品质直接影响这个品质对我们自尊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越关注自己的贫穷,贫穷就越影响我们的自尊。不知不觉中,贫穷成了哮天最关心和最重要的品质,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自尊心,使他感到自卑。
通过自卑感的形成,我们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自卑感这个概念是后天习得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大部分人对贫穷的认知,对阶级差距的感受,基本上都来自成年人。在这些成年人中,有孩子的父母和家人,有老师,有邻居,甚至有陌生人。是大人的态度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旦你意识到什么是贫穷,贫穷会带来什么,自卑的心态就开始在孩子心里萌芽了。
站在心理学家的角度,我会建议家长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大人在孩子面前少表现出阶级差异。贫困家庭通过正面教育让孩子成长为乐观开朗的人的例子不少。
我也知道这件事其实不容易。我知道,在贫困中乐观是极其困难的,生活的压力往往会使人变得平庸和市侩。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逐渐认识到一件事:愿意做心理咨询的人,大多已经是社会的中产阶级了。世界上有那么多心理有问题的人,但是肚子没吃饱的时候,没人会在意。
父母从来都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即使人们说得轻描淡写,我仍然呼吁父母即使孩子生活困难,无法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也要把乐观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我们无法消除贫穷,但我们可以消除贫穷带来的自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