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然希望孩子在成年之前看起来像孩子。”我们身边的孩子真的像自然界的蝴蝶一样,在幼儿园里自由自在的成长吗?
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都转嫁到孩子身上了。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呢?会带来什么危害?
01
学前教育中“小学”的表现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儿童置于与小学相同的教育环境中,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教学。相关教育专家解读了当前学前教育中“小学化”的十大表现。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首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按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作、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以及教那些孩子难以理解的,如心算、念经等。,甚至提出“阅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小学90%以上的新生在幼儿园都学过小学课程。幼儿园这种“超前教育”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阻碍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普遍开设了“幼儿园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殊班”等。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为孩子开设了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儿凝聚力等十余门课程。老师要求孩子坐直,把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要插嘴。
02
隐患不容忽视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很多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了其中的隐患。“幼儿教育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是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专家表示,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反了教育规律,这是在鼓励年轻人的发展,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的‘初级教育’是重复教育,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孩子的“初级教育”从根本上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过重或超龄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少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厌学的情绪。
同时,“幼儿教育的‘初级教育’剥夺了幼儿玩耍和动手的机会,也剥夺了幼儿丰富刺激其大脑神经元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和形成,从而阻碍了其大脑发育。”过度超前训练获得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使用的强制方法反而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焦虑,或者使爱玩爱跳的孩子像大人一样,没有阳光和活泼可言,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康。
有关专家曾表示,对幼儿进行“初等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去年,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对武汉、北京等地的500名家长和100名幼儿园老师进行了一项调查,70%的老师明确表示,提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施压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非常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有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专注时间越短:3岁时9分钟,4岁时12分钟,5岁时14分钟。长时间过度关注,大脑会疲劳,对神经系统有伤害。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的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在各种游戏中享受快乐童年的儿童”。当孩子对汉字和诗词不感兴趣的时候,就被迫去学。一旦他们在小学真正接触到这些知识,就开始厌烦了。过早的学习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03
一个游戏和一件小事都在学习
专家说,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学习文化,失去想象力的培养。有资料显示,澳洲幼儿园对孩子的培养是非常人性化和自由的。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让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帮助他们与同伴建立更好的伙伴关系。除了教师,还有儿童保育助理协助教师,负责照顾儿童的饮食和日常生活。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娱乐的方式认识世界。
日本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是开展各种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通过玩耍培养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家长教育方式的引导,比如开设妈妈班、家长班等。有两种类型的课程,一种是针对婴幼儿父母的,另一种是针对准父母的。学习的内容是儿童心理学、生理卫生学、家庭教育原理等。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的学习课程不多,但大部分都是手工和户外活动。9月新学年开学前,所有幼儿园都是夏令营,比平时增加了很多集体户外活动。“我们每天带孩子玩游戏,家长却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玩,什么都不学。有些家长见到孩子会问今天学了什么。如果孩子答不上来,家长会觉得这一天虚度了,什么都没学到。”某幼儿园的李园长说,其实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游戏,是对其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玩的每一个活动和游戏都有一定的意义。”李主任说,有时候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们有这种合作互助的意识。
04
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机构生意的红火,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追梦情结。有些家长甚至把“一个不努力的年轻人,却是一个悲伤的老人”的劝诫格言误读为“只有努力吃饭才能成为好人”的谆谆教诲。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倾向?专家呼吁政府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通过对学前教育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普及,让人们用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能学会多少单词,或者孩子能写出几十、几百个单词的算术题,而是帮助孩子在生命的初始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