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克。
克拼音kè,注音ㄎㄜˋ。
部首十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7画。
五笔DQB,仓颉JRHU,郑码EDJR,四角40212。
结构上中下,电码0344,区位3143,统一码514B。
笔顺一丨丨フ一ノフ。
基本字义:
克(克)kè(ㄎㄜˋ)
1、能够:克勤克俭。
2、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3、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4、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5、消化:克食。
6、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7、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我国度量衡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和标准,记载不一。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唐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明以后,一斤固定在595g。直至中华民国18年政府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但仍沿用十六两为一斤、十钱为一两之进制。新中国1959年计量改革时,将500g一斤之重量不变,只将其进位制中十六两为一斤改为十两为一斤。还应特别指出,民国18年的改制和新中国1959年改制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如果有一把完好的明朝药戥,完全可以不加改造一直使用到1979年。历史时期 每两重 (g) 进位制 每斤重(g)东汉至隋 14 16222~226
唐至元 40 16 640
明至公元1979年 37.3 16 595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多数时候大约都是40克左右。
民国时候16两的1斤跟现在10(市)两的1(市)斤都是一样重的,都是500克,所以500除以16=31.25克,古代的三两约等于现在的二(市)两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