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没写完的本子多余的纸张一一撕下,每本都把剩下的撕下,然后把多余的都定在一起,在第一页上写草稿本,这用起来就不会是一张一张的了。
2。可以当速记备忘
同样像做草稿本一样,订成新的一本本子,然后随身待在身边,放包包里即可,走在路上车上要是想起什么事怕忘记,或者有什么事情要做的可以写在上面,防止到时候忘记。
周三和周四一天半时间的专题研训,将目光聚焦到了作业本的使用上,专家们分享了作业本使用的经验,以及自己的心得,给我们一线教师很好的指导和思考。
实际上,作业本于我而言,一直是教学的辅助,是很重要的教学工具。利用作业本思考课文,通过作业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只是,我一直一来都是中规中矩的使用作业本,习惯性将它作为学习的指导。缺乏了自己的思考,使用作业本就少了一分灵活,多了一分刻板。于是,带着这样的状态,我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希求多一些思考,多一份灵活。
一位老师给了三条使用作业本的小贴士。首先,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由低到高,分为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可见,创造是最高的维度。要多为学生提供高维度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是最有意义的。其次,努力建构“生动”课堂。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作业是其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结合作业本,可以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课中和课后。而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课前重知识,课中重能力,课后重核心素养。这样有层次,有侧重的学习,才是完整的学习。最后,在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第25条重点说明,要用好配套的《语文作业本》,发挥作业的助学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作业本不仅要用,还要用得有层次有方法。这也是我需要不断去摸索的。
另一位老师的分享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使用作业本的经验。
一、借陈述性知识积累运用,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学会梳理探究。
从作业本中梳理现代汉语词汇,如积累易读错易写错的实词,解析形近词、音近词、多音多义词,了解成语、四字词语、词语感情色彩、拟声词、通感、短语类型等。
从作业本中学习文言词汇,通过说文解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联系成语加深理解,最后进行比较归纳,深层掌握。
二、借助图示呈现阅读思维,梳理综合思考路径,学会阅读分析。
作业本中的图示可以分为表格、流程图、结构图、气泡图和资料卡片。
表格主要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流程图主要用于情节梳理,结构图主要用于分析文章行文结构,气泡图主要用于人物分析,而资料卡片,主要用于介绍某种阅读或写作方法。
三、借助作业本活动设计,制定活动任务,推进项目化学习。
借助“活动热身”,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活动开展”,推进学习活动;结合“活动拓展”,引导深度学习;参照“评价表”,检测能力达成。
老师举了几个例子,很有意思。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可以设计一个驱动任务: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之后,假如杨志来到当今社会,请你为失业要找工作的杨志出谋划策。老师设计了几个有趣的活动,为杨志改名字,为杨志做简历,为杨志提建议。这样的设计有趣味,又能带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实现应用的结果,是很好的学习活动。
作业本怎么用?听完专家们的讲座,我开始明白,作业本要用,还要有创意的用。以作业本为学习的载体,但又不局限于作业本。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的有趣,有味,有收获。
作业本是纸作的,纸是木头和别的东西做成的。木头是用人们种的树加工成的,人们种树需要树苗,工具,水等。
把木头运到加工厂和其他的东西一起混合做成纸张,也需要人。然后还需要人来装订、印刷。就算作业本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扩展资料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经过很多人劳动才能获得的。
1、吃的东西。面包,是用农民中的麦子,经过加工,成面粉。面包师把面粉加工,加鸡蛋,等等。
2、穿的衣服。农民种棉花,工人纺线织布,裁缝裁剪做成衣服。
3、用的东西。本子,木材芦苇,工人制成纸张,再印刷,加工成本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