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角俗称角仔,是广东民间的一种大众化小食,也是每年春节的年宵食品之一。
“油角”用粤语说是“有角”,寓意来年能出众。另外,炸“油角”又寓意“炸喜炸喜”,所以人们在春节时都会做“油角”,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能才华出众,喜事多多。
油角的“角”可能是“饺”的意思。
在某些广东方言中“角”及“饺”的发音接近,而油角的形状及制法亦的确与饺子类似。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用糯米粉搓成的粉皮,用圆型小器皿切出成直径约两吋的圆形小块,过去人们一般用铁电筒的两头做盖)里。
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每家的油角不一样,有的咬起来硬嘎嘎的声声作响,有的松脆爽爽,口感鲜香,前者是和面时没有放鸡蛋,后者不仅放了鸡蛋还放了适量的猪油。炸出来的油角金黄酥爽,芳香宜人。
在生活简朴的年代,油角是最可口的零食了,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油角当年货,储存起来慢慢吃。
以前人不富裕,喜欢但很少吃油炸食品,每到过节庆祝才吃一次,于是成了习俗。
忙年的事项里,炸年货不可或缺。劈材火地锅里热滚的油香味和锅里炸年货的滋滋的响声,让忙年的气氛更加热烈。
炸麻叶,炸江丝,炸丸子,炸藕夹,再炸几条裹着面糊的鲤鱼,几乎是炸年货的标配,每想起来那香酥脆嫩的味道恍若就在舌尖上。
炸的麻叶,不是植物的麻叶,是薄如叶子的面片表面撒了一层芝麻。面片中间竖着划一刀,捏起面皮一边翻进去再拉出来,叫翻花。油烧热面片下锅炸至颜色金黄,笊篱捞出控油,待稍凉了取一块放入口中一咬,酥酥脆脆,越嚼越香,皮薄的酥脆到一咬能掉下渣来。家里一般都做咸味的麻叶,和面团时加上鸡蛋,盐和黑芝麻。
搭配着炸的甜味的是江丝,可能跟江米条类似,只是老家只用加了糖做的细面丝炸,里面是实心的,吃起来甜甜的,又脆又硬,别有一番滋味。想让甜味更浓,另起锅小火熬些糖,待糖熬化了放进炸好的江丝一裹,更甜的江丝就出锅了。那江丝边上的未化开的糖炸的糖疙瘩,是我这爱吃甜食的最爱,等江丝快吃足的时候,就扒拉着专找粘糖多的吃。
怕放潮了,等炸出锅的麻叶江丝凉透了,就用大塑料袋装起来,这样能保持酥脆的口感,可以吃十几天。
零嘴炸好之后,能充饥做菜的炸萝卜丸子和藕夹就登场了。
炸好的萝卜丸子外酥里嫩,单独吃,做汤,回锅蒸着吃都是很好的。过完油一般就葱花爆锅,做个菠菜丸子咸汤,汤鲜味美,总也吃不厌。
炸完丸子,有时会炸些藕夹。炸藕夹放干了会很硬,炖菜的时候放几块,炖的有油面香又有藕的清香,也是一道难以割舍的美味。
大件的就数裹糊炸鲤鱼了,炸好放起来,等亲戚们来串门,做个炖炸鱼,好吃又省劲,可谓年年有余。
其实炸年货,有很多种,有炸鱼、炸麻叶、炸丸子、炸藕盒(莲夹取其“连财”的吉祥寓意)、炸酥肉等等,每一家炸的东西大致相同,但也有所不同,口味上也会略有不同,平时是很少炸这些的,过去的生活也不象现在这样,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炸上很多,然后用大大小小的盆子装起来,在年里蒸或做汤来吃,但只有刚炸出来的现炸现吃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觉得这时是最好吃的,如果家中小孩子多的话,总是长辈们炸着有时还借不上小孩子们吃的,长辈位看着这些小辈位一会一跑来抓上一把或盛上一碗再跑开,总是笑嗔着:瞧这孩子,馋的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