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历正月十五日:被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2、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一、正月十五习俗:
1、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
2、元宵节“送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正月十五一般指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的意义
1、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2、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
3、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4、元宵节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5、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6、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7、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被搅热。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介绍: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