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_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学龄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_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第1张

关于学龄前期孩子的心理你了解多少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孩子的成长也会时不时的遇到一些阻碍因素,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全面的发展都离开正常的心理状态。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也逐渐的发展,内心深处也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帮助、教育他们提高社会水平,还要关心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全面发展:

  因为学前时期的儿童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已发育到一定程度,所以此时良好的思维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极为重要。这些要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有意识地进行。

  家长要经常带儿童去游戏场所,并对儿童的游戏活动加以指导,提出问题,要求儿童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等,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2鼓励孩子的独立行动,不要压制,而要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

  3进行爱劳动、爱学习、爱护公物等良好的心理道德教育:教育的方法要能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情节以及游戏活动来进行,如带孩子去逛公园,就要教育孩子莫折花,垃圾要扔进垃圾箱等等。

  4.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一个人的最初的个性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学龄前期发展的。人格(即个性)在幼儿时期和学龄前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要抓紧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特征。如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培养他们遇事沉着、大胆、性格开朗,而不要胆小怕事、遇事啼哭 、无主张等。

  有这样一个实例:某儿童,3周岁,生来怕虫子,原因是他的母亲害怕虫子从而形成他胆小怕虫子的不良个性倾向。后来他的父亲发现后,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胆量,把虫子放在他的手上,又扔到地上踩死,让他看后,试着把虫子放在自已手里。这样反复进行,使他逐渐克服了胆小怕虫的心理。

  5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要引导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与同龄友好相处,多为他们提供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并教会他们待人有礼貌,学会与长辈见面时如何打招呼等等,使他们的交往能力随着心理活动的发展而获得发展。

  通过了解这篇关于学龄前期孩子心理的介绍,希望你可以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选择一种自己认为科学而健康的方法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愿你的孩子内心充满阳光与温暖,幸福常伴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45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01
下一篇2022-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