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统的早期教育错在哪里?
"创造"天才的父亲们
无论是零岁教育还是胎儿教育,首先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
这是我必须涉及的问题。天才和早期教育一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即使在现在,在
人们的脑海深处不也一直认为"幼儿教育"等于"英才"和"高智商"吗?
但是,真正的早期教育必须包括对人至关重要的"人品"教育。不过,关于人品等问
题,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它是自然养成的,所以没有人去研究它。
在早期教育这种特别的教育思维当中,"人品"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一
提到"英才教育",就往往会让人产生"教育妈妈"的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最本质的地
方去重新把握"早期教育"。
在本章当中,我想围绕早期教育和天才教育的问题,把人品和人性的培养与能力和
智能的培养放在同一水平上考虑。同时,考虑体育的问题。如果将这些因素割裂开来,
我们就会犯错误。同时,还会让人产生"零岁教育"有偏重的印象。下面让我们以世人熟
知的莫扎特为例,去说明:是否存在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的天才教育?如果存在,它是什
么样的教育?
莫扎特的父亲列奥玻尔特使一位宫廷音乐师。同时,还是城里出名的,很有才华的
音乐教师。
父亲在女儿玛丽安七岁时,开始教她弹羽管键琴(钢琴的前身)。当时年仅三岁的
莫扎特在一旁看姐姐练琴。看着看着,莫扎特就开始对羽管键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
这引起了他父亲的注意,于是他父亲马上开始教她键琴入门。
莫扎特的进步是惊人的。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五岁开始创作小曲,六岁开始为钢琴
创作协奏曲。最后,他的父亲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的毕生奉献给儿子的音
乐教育。从么扎特六岁开始到25岁定居维亚娜,列奥玻尔特为了让莫扎特的音乐才能得
到磨砺,带他遍访了欧洲各国的宫廷。据说,再前去宫廷演奏的途中,他们几乎不住旅
馆,而且排练也在带蓬的马车中进行。莫扎特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当中,创作出一个个美
妙的音乐的。
再有就是贝多芬的父亲约翰。他是宫廷乐团的男高音。再贝多芬小时候,人们在传
颂着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他父亲为了把儿子培养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开始从小对他进
行音乐教育。然而,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并不想莫扎特那样从小就非同凡响,因此他接受
了一个个近似残酷的严格教育。
最后,父亲自己再也教不了儿子,于是,便让儿子拜海顿和阿布莱比贝鲁加等一流
的音乐家为师学习作曲。可是,贝多芬的才能并没有得到认可,大家对他的评价是:难
以成为作曲家。
但是,贝多芬却给世界留下了美妙的音乐。如果当初他没有得到父亲非同寻常的教
育,恐怕也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众多音乐精品。总之,不管贝多芬也好,莫扎特也好,他
们无数杰出的音乐创作都不是父亲们直接灌输的结果。关于他们的音乐创作,我们是否
应该这样去考虑:音乐和别的任何艺术一样,通过早期教育去掌握基础是我们的理想选
择。当你有了基础开始能够歌唱的时候,你的音乐才华才会象火山一样地喷发出来。
各种事例也表明:早期教育在才能的发挥当中,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尽管我对
早期教育的效果深信不疑,但是我仍然想用实例去说明已有的英才教育和早期教育的问
题。
真正的早期教育必须包括"人格"培养
说起早期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天才的事情来,与其说是现代的新鲜事,倒不如说是
流行了上一个世纪的新鲜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卡路·维蒂的教育。卡路·维蒂把父亲教
育孩子的方法写成书籍并流传后事,因而十分出名。在日本,木村久一先生也在他的
《早教育和天才》一书当中,介绍过卡路·维蒂的教育,书中收集了许多关于天才教育
的实例。
卡路·维蒂出生于二百年前德国一个叫洛休的乡村。他的父亲是一位极具创见性的
牧师,他坚信:"一个平凡的孩子,只要从婴儿阶段开始得到合适的教育,他就一定会
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教会里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父亲的教育论过于偏激,和当时的
一般教育论,既才能全部来自遗传的观点格格不入。因此,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
面对这种情况,他父亲毫不示弱,并向众人宣布:"我别无选择,只有拿出证据才能向
大家说明一切。如果神把孩子赐给我,我就一定要让大家看到:我是如何将一个普普通
通的孩子培养成天才的。这是我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计划的实施,使他成为惊世骇
俗的人物。
那么,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呢?据说,卡路·维蒂出生时,先天条件极差。孩子脑
子迟钝,左邻右舍的人都在背地里叫他白痴。但是,卡路·维蒂却取得了让世界震惊的
卓越成就。
他五,六岁时,就说的一口纯正的德语,单词量三万,并且能够自由运用。后来,
他开始学法语,并用一年时间掌握了法语。
接着,他用六个月的时间掌握了意大利语,用三个月的时间掌握了拉丁语,速度之
快令人叹为观止。另外,他还记住了英语和希腊语。到卡路·维蒂八岁时,他通读了联
大人都觉得费解的古典和哲学名著,这些名著分别出自荷马,威吉尔,西塞罗何库勒等
人之手。荷马是古希腊的大诗人,他因创作《伊利亚特》而闻名。威吉尔是古罗马最大
的诗人,而西塞罗则是古罗马一位非常活跃的辩论家和哲学家。库勒是与歌德齐名的大
作家,他给世界之学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其中的《威廉·退尔》在日本也十分出名。
据说,维蒂能跟读童话一样,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大文豪的作品。
这位少年的名字在全德国家喻户晓。他不仅精通语学,而且在动物学,植物学,物
理学,化学和数学上也相当优秀。其中数学尤为出类拔萃。1809年,学者们对他的才能
进行测试,让他读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中难懂得文艺书籍。结果证明,他不仅能够完
全理解,而且还掌握了足够的知识。
于是,年仅九岁的卡路·维蒂被允许进入莱布茨大学学习。而且国王也十分赏识他
的学习能力,命令格廷根大学从第二年的秋天开始接受他为正式学生。
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他完成了对物理学,高等数学,化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等课程
的学习,并于13岁半那年获得了吉镇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
16岁那年,他在海德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称号,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部教授。
18岁那年,他根据普鲁士国王的命令赴意大利留学。在意大利学习法律期间,他根据自
己对但丁的兴趣,写了一本名叫《但丁的误解》的书,书中列举了已有但丁研究学者的
错误之外。尽管法律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研究但丁也付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并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从1883年回国以后,他就根据国王的愿望在德国各大学讲授法学,直至他
83岁时才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这既可以说是朝气教育的雏形,也可以说是成功创造人的为数不多的典型案例之一。
后来,他父亲就根据自己是如何在儿子十四岁之前,对他进行独特教育的问题写了一本
书,书名叫《卡路·维蒂的教育》。该书出版后,据说并没有多少人问津。但是,也确
实有父亲想模仿书中的教育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的。
天生儿童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培养的
1915年,威廉·詹姆士·塞迪斯和阿道夫·巴尔分别以15岁和16岁的年纪从哈佛大
学毕业。诺巴特·维纳10岁进入塔夫脱大学,随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18岁获得哲
学博士学位。卡路·维蒂的父亲在一百年前写了一本教育法的书,他们的父亲就是根据
这种教育法,自己把孩子教育出来的。我要补充说明的事,维纳和卡尔的兄弟姐妹已十
分优秀,他们同样在很小年纪就考上了大学。我敢保证,在他们之后也一定出现了不少
这样的例子。
卡路·维蒂留下来的教育法著作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什么是早期教育,卡路·维蒂的
例子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进行早期教育。然而,许多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其成长过程
也惊人的相似。
例如,十七世纪,法国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布雷斯·帕斯卡,他创造了著名的阿斯卡
法则,并写下了《暝想法》一书。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在失去妻子以后,他将所有
的热情都倾注到儿子的教育上,甚至不惜辞去公职。十九世纪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维廉·
汤姆森和它的哥哥詹姆士·汤姆森,他们的父亲是一位苦学的农夫。小的时候,他们的
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据说,诗人歌德也得到过父母的教导。在当军人
的父亲和聪明的母亲的教育下,歌德八岁就能够读写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
希腊语。
十九世纪的约翰·斯图瓦特·米尔在他《自传》的第一章 中,记述了父亲对他的教
育。文章的开头写道:"我从父亲那里接受了非同寻常的教育。一般,孩子的童年常常
是在无为中度过的,然而从我童年所受的教育来看,孩子在童年能够学到许许多多的知
识和技能。"
类似上述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木村所协的《早期教育和天才》以及其它研究才能教
育的书籍当中就列举了许多例子。
我在这里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重新研读这些例子,发人深省的地方还很
多很多。
早期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过于"有效"
也许早期教育并没有取得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其卓著的功效却不容我们否认。同
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样一种事实:许多在工作中惠泽于民,并以其才华而名垂青史的杰
出人物,都是在上述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
这些接受特别教育的孩子,会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惊人成绩,而产生其它"
并发症"。
二十多年前,在东南亚某国出现了一个据说是两千年才有一位的天才儿童。这位少
年的智商高的不能测量,远远高于当时的智商最高值197。具推算,这位少年的智商指
数达到210,从而被记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三岁时,他不仅能说本国语言,而且
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德语等。四岁时到日本上电视,向公众展现他天才的风貌。令
日本观众震惊的是:一道大学入学到似的不定积分难题,他只用了三分钟就正确无误地
算了出来。
这位天才少年八岁时也到日本来过,后来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某电视台为了探听
究竟,专门就少年后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是也不知道少年在哪里。唯一获得的信息
是:那位4岁就在大学当旁听生的少年,17岁参加全国高考统考时,考是考上了,但平
均成绩只有65分。在全部考上的2763名考生中排名第2420位。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
全已除去了他的名字。关于他真实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但是,对他的中伤和各种猜
测却无所不至。
写这位少年的书有三本之多,但是书中却没有片言只语提到教育方法的问题,只是
一味地罗列该少年的优秀成果,如出生三个月就能说"爸爸,妈妈",一岁就能够解答微
积分等。不过,从少年父母同意日本媒体披露少年的才能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想像:
少年是接受过相当热心的特别教育的。
不知为什么,在中国会时不时有天才少年的诞生。而在日本,这样的少年却闻所未
闻。但是,只要幼儿教育做得好,就一定会产生令人吃惊的成果。于是,孩子的父母开
始觉得孩子是天才,社会上也沸沸扬扬地传说:这孩子是天才。这样一来,"早期教育"
不久偏离正轨,"早期教育"的形象不就受到损害了吗?
要把优异成果的出现看作一件好事情,最重要的事做好后面的工作。如果不能把孩
子显露的才能进一步发挥出来,不能把孩子显露的才能和其它别的才能结合起来,孩子
才能的显露就变成了炫耀,父母过高的期望也会随之落空。而且,对孩子而言也十分不
利。
一般人对才能教育和早期教育持批评的看法,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他们担心
象刚才所举的例子一样,即使少年小时候多么具有学习的才能,如果他不能幸福地度过
自己的一生,不能凭才能从事一项很好的工作,那也不是毫无用处吗?不错,对父母来
讲,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即便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能幸幸福福地度过自
己的一生。
杰出的能力和温和的人品能相容吗?
确实,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伟人们,他们的人生既有常人所难以想像的丰富多彩和美
满幸福,也有曲折起伏以及与常人不同的精神磨难。
首先以莫扎特为例。他身染重病,在父亲死后,生活窘迫,形同乞丐,在妄想和忧
郁中英华早逝,年仅35岁。关于它的死因一直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死于尿毒症,有人说
他被人毒杀,也有人说他死于大脑疾病。
贝多芬嗜酒成性,52岁的了黄疸,53岁吐血,57岁离开人世。据说,他在失去意识
之前,用拉丁语留下了一句话:"大家鼓掌吧!喜剧结束了。"
帕斯卡死时也很年轻,年近39岁。临死前,他告诉他姐姐,"我从18岁开始没有哪
一天不是在烦恼中度过的。"
写才能教育论的黑田实朗在他的著作中,对许多天才的成长过程和晚年都作了详细
的记述。他在调查许多事例后,写道:"艺术和学问的天才,根据父母的愿望,接受极
端的英才教育而成为伟大的人。但是,这却成了他们的祸害,不少人的身心健康受损,
在不幸中度过自己得一生。"人们常说,有很多天才是怪人。虽然他们因为不是凡人而
受到了尊敬,但是根据黑天先生的看法,我觉得:天才的痛苦也不是平常人的痛苦。
在黑田先生的书中也以这样的人物作例子举了出来。他们因为父母特异的教育方法,
(可能还不能称之为英才教育),成了杰出人物,但是他们的一生却很不幸。
例如,英国的文豪约翰·拉斯金,他是由母亲精心培养长大的。他母亲是一位虔诚
的清教徒。她把所有的玩乐都看成是罪恶,所以从来没给幼小的拉斯买过玩具。
母亲每天早上花几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读圣经,父亲给儿子念诗并让儿子自己朗读。
当时,小学还不是义务教育,所以拉斯金只上了几个月的学。而大部分教育则是在家中
进行的。
他十八岁考入牛津大学。母亲硬是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密切注视儿子的生活。
据说,这位母亲三年多来一直把丈夫留在伦敦,自己住在牛津街。他的婚姻生活并不美
满,妻子离他而去。在晚年,他说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说来是错误的,而且也是
不幸的。"据说,他在长大以后曾经多次发疯。尤其在临死前得一年,他因精神极度错
乱而痛苦不已。
哲学家尼采也有一个特异的童年。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他哥哥也在他父亲去世
的七个月后死去。母亲体弱多病,和父亲的两个姐姐住在一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另外,祖母也和他们同住。尼采作为女家族中唯一的男性。他的成长倾注了女性太多的
爱。母亲希望尼采绝对爱他,要求尼采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结果,尼采变成了一个认真,深沉,懂礼貌的孩子。另外他不同于别的孩子,做事
刻板,绝对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周围的坏小孩都取笑他,母亲也担心他。
他不太爱玩,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他从青年时代开始怀疑宗教,后
来否定神,写下了关于虚无主义的哲学书籍。他45岁时发疯,由母亲和妹妹照看他,第
二年死去。
据说,宗教改革加马丁·鲁德的母亲教育儿子很严厉,路德小时候就因为父亲不注
意偷吃栗子而受到过母亲的鞭打。一介神父的路德敢于反抗专横跋扈的罗马教王,在当
时是需要千百倍的勇气的。
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但另一方面,他也具有病态得神经质倾向。成年后患上了女
性恐怖症。
基督教新教为理公会派的鼻祖,英国人约翰·威斯莱,在小时候也受到过母亲极其
严格的斯巴达式教育。他母亲所生养的17个孩子,个个都是做事有板有眼,举止讲究礼
仪的人。但是,这17个孩子的婚姻生活大多都很不幸。这一事实告诉人们:母亲家教的
过分严厉,她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不适应家庭生活。
据说,为理公会宗派的名称起源于约翰的绰号。约翰是牛津大学神学学生的时候,
因为生活过于有规律,周围的人都叫他墨守成规者(指生活有规律的人)。黑白先生是
这样评价约翰的,"极端严格的教育也许不适合培养和善的家庭人.但是,却培养了他作
为一个宗教家和政治家的坚强意志.而且,对他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也很有帮助。
错误的早期教育培养的是"畸形儿"
这样看来,尽管幼儿教育十分有效,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幼儿教育十分有效,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幼儿教育会出现极端,从而使人产生不能回避危害的印象。
前面例子中所提到的莫巴特·维纳也写过这样的话。曾经是天才少年的他,在数学,
电子工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创建了成为计算机和机器人原
理的控制论,从而成为美国大名鼎鼎的大学者。我也十分尊敬他,经向他的学生询问,
得知他是一位和蔼的人。但是,他在《从神童走向凡人》的自传中说:他意识到自己养
成了某种怪异的性格,而且自己也绝对不是那种让人觉得可爱的孩子……。
而且,约汉·斯图瓦特·米尔也说:他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不能找到平衡而苦恼。别
人觉得他为人冷淡,他自己也常常反省自己的性格,努力做到不卑不亢。
那么,早期教育创作出来的都是不幸的人吗?
在前面例子所提到的人当中,有过非凡精力并度过幸福一生的人,也许只有卡路·
维第一人。
做牧师的父亲特别注重儿子的全面发展,他不仅要求儿子具备很高的知识水平,而
且还要求儿子具备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在书中,他也这样写道:他优先考虑让孩
子进行户外活动。令人吃惊的是,他仔细而彻底地贯彻了教育的理想。从书中以下的文
字,我们可以推断维蒂父亲所注意的是什么。"为了让孩子顺利地成长起来,就必须从
妊娠之前开始作准备。丈夫要进行自我训练,身体要健康,要有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一
个好妻子。只有这样,生出的孩子才会身心健康。在孩子生下来之前,必须为孩子的将
来做好准备。而且怀孕期间十分重要,这一点,我们不必赘言。在怀孕期间要节制饮食,
肉提上相互爱抚,经常到户外活动,喝优质水,身体保持清洁,忠实履行责任,满足欢
悦,而且还必须忠于神。不仅妻子要这样做,而且丈夫也要这样做。如果做到了,神就
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一个孩子而言,具备上述条件是足够的。"
维蒂的父亲十分小心,努力不让卡路本人觉察自己的才能比别人出众,他最怕卡路
被培养成受人爱的人。因此,他父亲很注意关心他妈妈(妻子),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爱
意。在父亲的教育下,尽管卡路具有卓越的才能,受到大家的爱戴,但是,他一点都不
傲慢。这在大家看来,也许并不觉得不可思议。
早期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从十几年前开始,就对幼儿教育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最初的动机如前面所说,是
因为自己对教育的现状怀有一种深深的遗憾:自己辛辛苦苦所从事的竟是"耽误了善后
工作的教育"!我还写书,到处进行宣传,应该说,我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并
促进大家对日本的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进行思考。
毫无疑问,过分偏重的早期教育很容易产生弊端,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写了
《幼儿园教育,晚矣》艺术,提倡"教育从零岁开始。"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看来,也许
会觉得毫无道理,甚至还会有人认为我对煽动英才教育热负有责任。
但是,我不想作任何辩解。通过将近20年的各种努力,一些模糊的东西开始变得清
晰起来,而且我的想法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在这里,我想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些说明。
通常,杰出人物的出现都会引起很大的轰动,诸如惊呼:"世纪的天才""天才出现
了"等等。如果有一个好的环境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创造天才"是有可能的。如果从孩
子的早期开始,就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对他进行正确的指导和
合理的训练,那么孩子即使受到自身能力和身体条件的限制,要让他具有令普通人吃惊
的高能力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从本章所叙述的实际例子来看,卡路·维蒂的情况属于例外。因为特别的早
期教育包含着危险,稍有差错就会毁掉人的一生。在说明早期教育的时候,我想对其中
的"危险"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谓的杰出人士,他们的人生大起大落。他们之所以不被看作常人,是因为人们只
将目光停留在他们所接受的早期教育以及早期教育所产生的知识性成果或某一熟练技能
上。那么,应该怎样才能掌握过人的知识和特殊的技能呢?这正是父母和专家所探讨的
问题。
很少有人象卡路·维蒂的父亲一样,在培养孩子时关心孩子是否有人爱。也就是说,
现在人们对孩子的能力认识不充分,所以早期教育的目的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
在第2章中,我向大家介绍了进行15分钟短暂接触和隔离对后来母子(女)关系的
影响。知识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以后的努力去弥补,但是,心灵的问题却不能弥补,他会
因为时机的错失而永远错失。
但是,根据心灵自然产生,龙的儿子是龙的认识,人们常常会这样想:一个人的人
格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想进行早期教育的父母,还是不想进
行早期教育的父母,他们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孩子心灵的重要性。因此,心灵培养不
象智能培养,得到了父母的足够重视。
我现在切实地感觉到:智能教育问题不断,所以在日本,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培养温
和的人品和健康的体魄。
今后,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等机械将会越来越多地取代
人的劳动。因此,我相信:是智能机器人,而不是知识与分析起作用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到那个时候,早期教育的目的将不再是拥有多少知识,而是造就具有协调人格和温暖之
心的人。因此,我想:具有"显著效果"的早期教育,也必须站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立场
上进行重新考虑。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前面所列举的事例当中,几乎所有的早期教育都是由父亲
去实施的。而且,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确实,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光靠父亲一个
人的力量就足以完成。但是,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创造人,简单的说,向孩子灌输母爱应
该走在知识和技术教育的前面。
即使我不说,也许大家也能明白母爱在教育中必不可少。从近的说,它是注入到知
识性早期教育中的能量;从远的说,它能解决困扰学校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最
重要的是一丝不苟的做好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决不能因为大家明白,而等闲视之。
本来,从知识比不过心灵,"健全的灵魂依附于健全的身体"这样的角度出发,我应
该向大家谈谈"体育"。但是,由于世人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我手头又没有合适的资料,
只好向大家谈谈心灵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掌握的材料比较充分。
"语言前的教育"只能由母亲承担
在第一章 和第二章 中,我就心灵和能力等形成的问题进行了涉及。在《还剩一半的
教育》中,我谈到"语言前教育"的问题。婴儿从出生前开始到出生后的一分钟、一个小
时的时间里,进行大量吸收,并对大量的东西进行掌握。这一事实验证了我以前在《母
亲从零岁开始的育儿法》一书中的推论。
例如,时实利彦先生,他是日本大脑生理学的大家,写了许多连我们外行人都能读
懂的书籍。他1973年去世,在死之前,有人问他:"你是如何站在大脑生理学的角度去
看待胎教的?"他回答:"母亲的大脑和胎儿的大脑不是通过神经纤维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我们只能说,无论母亲的大脑受到什么刺激,它都不会对胎儿构成直接影响。"在
时实先生所处的时代大脑生理学主要研究电子信号在神经纤维中的传递。
但是,曾经跟随时实先生学习的现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大岛清先生,通过对大脑与荷
尔蒙等化学物质的研究,发现母婴之间是通过电子之外的信号进行传递的。根据这一事
实,大岛请先生写了一本关于胎教的书。
例如,如果直接作用于母体,就会使荷尔蒙分泌发生变化,使通过脐带流进来的血
液浓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胎儿的状态。
语言前的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每天的育儿工作,如跟婴儿说话,喂奶合
抱一抱婴儿等。在婴儿开始会说话并开始教他记住某些东西之前,按理来说,婴儿所接
受的东西远远要超过父母教他的东西。甚至在母亲的肚子里,婴儿也在进行知识的摄取。
由此看来,语言前的教育,其范围之广,已不是以前的早期教育的概念所能完全覆
盖的。
关于这一点,在前面所提到的例子中,父亲们也都是从孩子相当小的时候,就开始
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述都是这样写的:"孩子开始懂得语言的同时,
就开始……"
这反映了他们的共同想法,认为:"要提高孩子的才能,就必须首先让孩子理解语
言,然后用语言进行说明和教育,如果能够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的能力没有递减之前,让
孩子熟练运用语言,那么,凭借孩子惊人的吸收能力,他就能够进行学习并掌握我们交
给他的东西。因此,孩子最先需要的是语言教育。"
事实上,任何一个天才儿童,在未满十岁之前都能自由读写多国语言,能够一本接
一本的通读难懂的书籍。就这样,他们的才智在阅读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不是强制,
而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父母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
努力学习。
因此,如果父母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学习起来就不觉得累,而且
孩子还能很快记住包括语言在内的任何知识。确实,这是十分有效的。但是,今后我们
需要考虑的不是光用语言去培养孩子的问题。或许,在会说话之前,婴儿通过母婴纽带
所学到的东西会多于通过语言教育所学到的东西。
母爱培养孩子的人性
关于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接收到什么以及如何接的问题,事实上,现在我们只能想
象。然而,尽管它在学术上没有得到解决,但是无论是通过各种例子,还是从母亲们的
实际感受来看,我们都很清楚:婴儿和母亲之间有一条纽带在维系着。
通常,我们人在开始让孩子熟练使用语言时,就开始用语言进行意思的传递。动物
和人的不同在于人拥有语言这种意思传递的手段。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眼睛和嘴一
样会说话""感觉有杀气,不由得回过头来"。因此,传递意思并不一定需要语言,不用
语言也不能说是低级。尤其是在培养人品的时候,这种不用语言也能进行意思传递的"
纽带",我觉得,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狼少女阿玛拉和卡玛拉的故事被写进了各种出版物之中。在某种意义,1983年记录
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伊扎贝尔少女的故事,与之形成了比照。
伊扎贝尔的母亲是一个口不能说,耳不能听的聋哑人。在伊扎贝尔出生后,家人为
了让她们母女躲避世人的目光,在一间形同牢房的漆黑房间里,整整对他们进行了六年
半的监禁。伊扎贝尔出生时,是一个没有任何异常的正常婴儿,但是在经过六年半的监
禁之后,被人发现时,她却变成狼少女的模样:嘴巴不能说话,对陌生人充满敌意,一
副穷凶极恶的样子。她的行为据说,只相当于出生六个月的婴儿水平。但是经过梅逊和
戴维斯两位大夫的共同教育,这位不幸少女的词汇量逐渐增加,数年之后,她达到了能
够进行日常生活的水平。出生后到六岁半的时间里,没有人跟她说过话,陪伴她的只有
黑暗和寂静。可是,伊扎贝尔却融进人的生活,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伊扎贝尔和母亲的肌肤之亲十分丰富。既不能听也不能说的母亲不可能听
得见伊扎贝尔的哭声,也不可能对伊扎贝尔说出温柔的话语。但是,她可以通过搂抱婴
儿,和婴儿进行心灵的交流。正是这种心灵的交流刺激了伊扎贝尔的大脑和心灵,并培
养他作为一个人的心灵。
幼儿教育是从培养心灵开始的
如果心灵,性格和气质都有培养期的话,那么我想,这个培养期就是语言之前的时
期。谈到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我们必须向卡路·维蒂父亲所说的那样,从孩子未
出生之前开始考虑,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说他是早期教育还是英才教育了。至于什么
是对孩子的真正教育,我们都得从新考虑。
接下来是临界期的问题。一般认为,心灵的培养也有临界期。据说,小时候缺乏爱
的孩子,长大后多数会有问题,我们不能说这些孩子是因为不争气才自甘堕落。而应该
说:这些孩子是因为在某一时期之前没有被爱过,所以不能接受爱。也就是说,在这些
孩子的身上没有养成知足的心理和被爱的心理。即使是临界期的问题,最主要的不也是
关于心灵的吗?
以前,大家认为性格等存在着天生的因素。这是因为,当周围的人意识到婴儿的性
格和人品时,临界期早已过去。而当临界区的时机错过时,婴儿的性格和人品就难以改
变了。所以,当有人觉得人的素质和气质都是天生的时候,我们其实不必大惊小怪。
例如,上学后老师反反复复的教育学生,"不要以强凌弱","要体谅他人",可是学
生就是不明白。这是因为,在进行语言教育之前,学生从还不懂得语言开始就反复接受
教育。这种心灵的教育优先于各种知识的记忆,是那个时期刻在孩子心灵深处的东西。
说到心灵教育,似乎让人觉得很难很难,其实,它并不难。对新生婴儿的初次爱抚,
喝奶时,婴儿和母亲之间的视线交流、母亲对婴儿的逗笑以及母亲对婴儿出声时的应
答……这种母婴之间的交流是母亲和孩子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东西。
人们常常把意思的传递叫做"交流",而日文字典,对它的解释是"用语言进行意思
或思想的传递"。这是他本来的意思。所以,我想: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相互感觉以及母
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系纽带,可以用文字表达为:"不用语言的交流"和"语言之前的交流",
婴儿所感受到的首先是"语言之前交流",然后婴儿的心灵和能力才会成长。我希望大家
知道教育"并不是首先从懂得语言开始的"。
至于如何有效的进行早期教育,那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不断深入探索
人的可能性,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在日本人所需要的首先不是人的可能性,
而是幸福的人生。即培养一个能使自己幸福并使21世纪的人类幸福的人。
☆☆☆妈咪爱婴网——您的育儿指导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