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人问我孩子不准做什么,反正孩子是不听我的。我该怎么办?一般这些邮件都会详细描述孩子是怎么发脾气的,比如在地上打滚,或者哭的声音特别大,怎么都不费劲。但是这些问题几乎从来没有写过家长如何应对。也就是说,说的好,根本做不到,但是打了一架就老实了。
孩子发脾气。这是家长看到的现象,也是他们苦恼并想解决的问题。很多人说,打一顿骂一顿就老实了。其实大家都懂。挨打只是表面上的坦诚,暂时的,这也是他们要提问的原因。如果有人告诉他,你做1,2,3就好了。我想这些家长会很开心的。
但是,不能从这个角度解决问题。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想到的不是,1,2,3,像灭火一样扑灭这些行为。
我想的是,
他到底为什么要用这么激烈的表达?
他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吗?
当他用一种更平和的表达方式时,他的父母有没有回应?
父母鼓励哪些表达?
父母平时都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
有机会的话,观察一下孩子和家长的互动。
你可能会看到,耐心温和的沟通会带来和谐与合作;刻薄易怒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反抗。反过来,这些互动成为互动链中的一个新的环节。
第一种情况,积极的信息紧随其后;
第二种情况,随之而来的是负面信息。
于是,良性循环的家庭和恶性循环的家庭的区别就产生了,孩子能不能讲道理的区别也就产生了。
这些观察结果往往与家庭系统的研究相一致。
例如,不同种族的家庭研究发现,当父母以温和的语气提出请求时,孩子倾向于合作,父母也更有耐心;
而当父母带着敌意下达指令时,很容易被孩子拒绝。因为孩子的拒绝会给父母带来压力,父母可能会变得更加严厉,增加惩罚措施,从而进一步激起孩子的反抗(Stormshak等人,2000;;怀特塞德-曼塞尔等人,2003年).
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如兄弟姐妹,夫妻,父母,成年子女。在每一个场合,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的交往,促进或阻碍心理健康。
我有时候会建议我的学生,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不妨让现在的爸爸或者妈妈把过程录下来。当你平静的时候,你可以看看你的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仔细看,你真的尊重孩子吗?你真的在和他们交流吗?或者说,假装在交流,其实是在下达指令。
发号施令,或粗鲁或不屑,都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反抗。
但是另一个家长问。但有些事他真的做不到,很危险,我已经讲好了。为什么孩子根本不听?
一方面你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
另一方面,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相信你,才会接受你的建议。
平时可以用什么方法向孩子解释?
我可以推荐一个“带孩子体验感官”的方法。
孩子怎么学习?他们需要通过他们的感官和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很多时候,有些东西真的很危险,不能碰,比如炉子,插座。如果你阻止了他,就说很危险或者很热。他不懂,你就不让他“研究”这些东西。他很生气,哭着打起来。如果你觉得是因为孩子不懂事,你就生他们的气,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阻止他。比如热的东西,可以用一杯热水,和他一起观察热度,让他的手在热度上快速通过,他就会感受到热度。也能让他的手快速接触到滚烫的杯子。然后你告诉我那里又热又危险。他自己经历过什么是烫伤,以后会小心的。
有了这些经验,就算孩子每次都碰到烫的东西也没关系。他不会再鲁莽了,因为他正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仔细的探索。
还是有些事情其实可以和孩子一起或者和孩子一起做的。不要因为危险就让孩子去做。
比如我家附近有一个公园,里面有儿童游乐区。有攀岩(又短又安全)和索桥。像这些,如果让孩子多玩,他的亲身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能判断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可以做和控制的。我的男孩无论走到哪里都爬树。我不会停止说,爬树很危险。不要爬它们。我看着他们爬,他们知道自己身体的角度和脚该放在哪里。有时当他们暂时不能移动时,他们向我求助,所以我告诉他们试着把这只脚放在这里。这样的经历很多。事实上,他拥有的能力越多,他就越不危险。对了,我们钢琴老师家的前院有两棵很大的树。孩子们非常喜欢它们。天气好的时候,一个孩子在上课,另一个孩子在外面爬树。钢琴水平不怎么样,爬树水平也确实提高了,哈哈哈哈。
让孩子有经历,和他们一起经历。孩子们会信任你。他只能听你的建议。
请考虑一下。人们通常听谁的?是他们信任的人,对吗?所以你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信任的。这样,你就介绍了什么是烫伤。哦,这是滚烫的,他可以信任你。
相反,如果有的家长自寻烦恼,老是吓唬孩子,你为了不让孩子碰明显不烫的东西,就说烫。结果孩子一摸,一点都不会烫。这样,你的话就没有说服力了。然后在其他情况下,虽然有时候你说了实话,但是你的话还是没有说服力,因为你的孩子不信任你。当你说,这个插座很危险,不要把手伸进去。他凭什么相信你?
这种信任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是在倾听和敏感地回应孩子需求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只有你倾听孩子的需求,他们才能倾听你的建议。这是一种相互的关系。
好多家长写的问题。不看孩子的行为表象,不看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就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有些家长往往为了自己的方便,为了孩子,拦这拦那。例如,一些母亲害怕弄湿鞋子,阻止孩子在水坑中玩耍。其实这件事没什么危险,小孩子都喜欢玩水。当然要制止孩子,他会哭。其实就让他玩玩回家换双鞋就行了。有些孩子,玩过一两次,觉得穿着湿鞋走回家很不舒服。他下次可能不玩了。所以,你可以把这个选择权交给你的孩子。
其他家长自己也不根据孩子的需求重新布置安全屋让孩子探索,幻想着告诉他不要玩了,他就可以不玩了。不好意思,在孩子眼里,什么都是新的,都要去接触。这是他的学习风格。所以家长自己要做好前期的工作,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有家长想用可怕的后果吓唬孩子,希望能阻止他们。有些妈妈告诉孩子不要碰电梯按钮,说会触电。可能孩子对电击一点概念都没有,然后孩子还要按。嘿,他觉得没关系。就这样,父母越阻止他,他越不听。这只是一件事。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是这种模式吗?父母很奇怪:“为什么他好像总是过滤我的阻止,他根本不听”。他只是过滤掉了。因为你阻止他的原因,后果都是你自己用空想象出来的,都是跟着你的心情走,不是真正的危险,所以他不信任你。
没有什么真正危险的。别管它。在生活中,你总是可以谈论安全问题。注意他们,但不要粗鲁地阻止他们。这样,当真正危险的事情不得不被阻止时,孩子们可以信任你,接受你的意见。
建立信任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必须从亲子关系说起。只有亲子关系好了,孩子才会信任你。有些事情不让他做,他也能接受,而不是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