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我和老公带着宝宝和侄子去市里的地质博物馆玩。回来的路上,一走进地铁,一个小男孩的哭声就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我往里面一看,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妈妈怀里哭。他妈妈抱着他,哄着他说:“别哭,别哭,别哭,我不要你了!”
谁知道,她一说这话,小男孩哭得更是撕心裂肺,响彻整个车厢。巧的是,我把儿子带到了他们旁边的座位上。母亲的脸变红了,抱着孩子站了起来,继续念叨着:“别哭了,别哭了,你再哭,我妈真的不要你了!”小男孩一边哭,一边在妈妈身上踢腿,扭屁股。
妈妈不知所措,开始问:“你想要什么?你说。”
小男孩哭着说:“我要喝牛奶。我想喝牛奶。”
我妈耐心的说:“别哭了好不好!等我们下车,我妈带你去买!”
小男孩继续肆无忌惮地哭着,一节车厢乘客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对母子身上。妈妈是不是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又不好意思发火,只是重复着“别哭别哭,等下了车再买吧。”
我几次想跟我妈说点什么,但是车里太吵了,我妈也只是忙着哄孩子,顾不上别的了。大约十站后,小男孩的哭声渐渐低了下来。我以为情况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想到,母亲看着儿子,突然说:“你看,那个小哥哥比你还小。人那么好,一点都不哭,他不像你!”她的话一出口,小男孩又哭了起来。
作为一个母亲,以儿子为榜样,我应该感到骄傲。但是,一听到孩子的委屈和不满的哭声,我的胸口就起伏不定。最后,我忍不住教宝宝,“我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我妈从来不对我说不,从来不拿我和别的孩子比。”
我的话一出口,母亲更加尴尬,脸也红了。到了车站,我立刻抱着孩子下了车。看着她逃离的背影,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为什么母亲哄孩子,孩子却哭得更厉害?我对这位妈妈的哄法做了详细的分析:
从上面妈妈的哄法来看,孩子在哭的时候,并没有表示出感同身受或者理解。她只是用威胁和恐吓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是有情绪的,当他的情绪不被接受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很难受了。当母亲说“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的时候,孩子的世界基本上就崩塌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妈妈是唯一,他最怕妈妈抛弃他,抛弃他。而且,孩子的内心是纯洁而真实的,他不知道“哄”这个字的含义。于是,当他妈说“不要他”的时候,他真的以为他妈会要他,他的安全感被破坏了,哭得更厉害了。
二、孩子哭着要奶,妈妈答应下车给孩子买,孩子还是哭。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母亲通常不会告诉孩子诚实,也不会做到自己承诺的事情。不然孩子不听。当母亲一次又一次违背自己的诺言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毫无诚信可言。所以我建议,如果母亲什么都做不了,就不要答应孩子。如果你答应了孩子,就必须做到。
第三,当孩子的哭声渐渐远去,母亲应该感到庆幸,但母亲却拿我的孩子与之比较。我想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和别的孩子比较,所以妈妈的话一出口,孩子又开始哭了。
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讲道理,而是我们的妈妈没有帮助孩子正确化解情绪。如何帮助孩子化解情绪?我曾经在我的“先养心后育儿”微信群里给一个妈妈讲过化解情绪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不管孩子为什么哭,母亲都不应该对孩子残忍,而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原因表示感同身受。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孩子因为不能及时喝到奶而哭,妈妈可以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如果妈妈不知道孩子哭的原因,可以问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是你为什么难过呢?你能告诉她吗?“当母亲以这种方式接受孩子的情绪时,孩子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第二步,妈妈要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也给孩子爱的慰藉。孩子哭的时候,妈妈蹲下来抱住孩子,给他安慰和温暖。当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时,孩子的情绪可以慢慢得到缓解。
第三步,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妈妈会和孩子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地铁里买不到酸奶,妈妈答应宝宝下车后买酸奶。但是,孩子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买到酸奶。他还没有学会等待。他只想马上喝酸奶。如果他不能喝酸奶,他会哭,会大吵大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举起拳头对宝宝说:“加油,妈妈,和你一起加油!”等阿姨给我们报名某站吧。当我们到达的时候,请提醒你的母亲!妈妈下车会找店给你买的!“当等待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孩子不会反抗,会很开心地和妈妈一起玩这个等待游戏。
当你越哄孩子,他越哭,请不要怪他无理取闹,也不要对他刻薄。而是要学会正确安抚他的情绪,帮助他化解情绪。这是我们母亲应该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