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吗?如何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如何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家长都知道,心理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的关键。
心理发展包括个体认知发展、个性发展、情绪、能力发展、行为习惯等。
1。认知发展
认知,也可以叫认知,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过程。
认知能力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能力,即人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即个体对感觉信号的接收、检测、转换、简明、综合、编码、储存、提取、重构、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处理过程。
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在信息加工中的心理作用。
认知发展包括儿童的感官注意、知觉理解、记忆想象、解释分类、演绎推理、策略评价等。
美国心理学家R.M.加涅提出了五种认知能力:
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能力);
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的能力);
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和监控自己认知过程的能力);
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反应,形成学习者的态度,是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其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
运动技能(由有组织、协调的肌肉运动组成的活动)。
人们通常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一个孩子的认知水平。智商通常用来表示智力发展的水平。
通过测试常识、理解、算术、相似性、记忆、单词、图像、积木、排列、谜题、符号等方面的智力。,我们就可以知道智力水平,最后得出一个商智商。
西方人平均101,东亚人平均106;131以上叫天才,116-130超常,101-115聪明,86-100迟钝,71-85愚蠢,70以下准弱智。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学前提。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
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间智力越相似。
但遗传只是提供了智力发展的可能。要让智力发展的可能性成为现实,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行动。
就遗传和环境对智力的作用而言,遗传决定智力发展的上限,只有在理想的、适时的环境中才能达到;遗传决定的上限越高,环境的作用就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来评估儿童的认知状态:是否能注意到事物的存在,观察事物的细节,记住观察的结果,拓展相应的想象力,完成相关的推理等。
2。个性发展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在倾向。
它表现了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体质的整合。它是一个具有动态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心身组织。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生活心理学八阶段理论,6岁之前有三个阶段:
[/h 0~1.5岁是信任与怀疑的冲突阶段:
这个时候,母乳喂养和亲人的陪伴很重要。必须让孩子依恋、依偎、信任,建立一个安全区(妈妈的怀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信任他人,相信这个世界,建立起适当的安全感。否则我们会对这个社会没有信任感,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戒心和怀疑,以后很难和这个世界相处。
1.5~3岁自主与害羞的冲突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走动了。好奇心驱使他对一切都感兴趣。他总是坚持“我自己来”,摸这里,试那里。
所以除非是安全和原则问题,否则请尽量放手,把握好控制的“度”,不要扼杀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探索兴趣。
3~6岁内疚的主动冲突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身边重要的人对孩子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孩子身边的意义重大的他人(父母、幼儿园老师)总是抱着鼓励、正面、积极、正面、鼓励、表扬、奖励的态度,孩子就会认为我能行,我很牛逼,我必须参与,于是主动权就形成了。
孩子的内心是阳光、乐观、向上、勤劳、进取的。不管他们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心里都会有幸福,生活有质量!
相反,如果孩子身边重要的其他人总是消极、否定、否定、批判、抱怨、责备、羞辱,甚至让他挨骂、挨打,孩子就会认为我很笨,我不行,努力也没用,大人因为我生气,所以会一直内疚自责。
孩子的内心是冷漠的,压抑的,烦恼的,悲伤的,焦虑的,恐惧的,痛苦的。无论他的父母将来留给他多少财富,他的内心都不会有快乐,他的生活也不会有质量。
人格健康的孩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自我认知正确,生活态度乐观,情绪控制能力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生活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