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第1张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

前两天儿子很开心,跟我说他们班一个孩子的铅笔盒有多好玩,多高科技。看着他甚至用手势和图纸给我解释那个文具盒的功能,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两句话:他眼里的光是那么的五彩缤纷,他的小嘴是那么的口吐白沫……我知道他这么激动一定是有所求!

所以当他解释完,完全冷静下来的时候,我悄悄问他:“文具盒的作用是什么?”儿子想了一下,说:“装文具!”我点点头,问:“你有铅笔盒吗?”儿子举起他的铅笔盒作为回答。

我搂着他问:“文具盒是一种玩具吗?”儿子直接摇头说:“当然不是!”我点点头笑而不语,刮了刮他的小鼻子,他就转身玩自己的积木了。

两天后,儿子在接他放学的路上问我:“妈咪,你还记得我那次说的那个文具盒吗?”我阴沉地点点头,问:“老师有没有抓到一个孩子上课玩铅笔盒?”

儿子瞥了我一眼,说:“多么悲哀的提醒!我们不能也不敢在课堂上玩铅笔盒!”我咧嘴一笑,面对我对他行为的一再关注,儿子终于不情愿地问:“你能给我一个那样的铅笔盒吗?”

“为什么?”我直接问。

“因为那个带文具盒的小伙伴只让女生玩,不让男生玩,所以我也想要一个。”回答我,孩子。

“你没说文具盒本身的作用是装文具,不是玩具。而且你的铅笔盒还是新的!”

“但是他有,我也想!”我儿子对我的回答不满意。

哦...我明白了!

孩子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虽然没有成人世界那么复杂,但也是成人世界的一个小映射。所以,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幼儿园之前,如果是个人家庭问题的体现,那么在幼儿园,首先要面对孩子社交能力的体现。

现在,我的儿子面临着一个在他这个年龄最有可能出现的萌芽状态:攀比。与人攀比是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儿童有了自我意识后,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状态。

个人认为攀比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引导可以拓展孩子的主动性,错误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从天使变成恶魔。

首先,面对孩子萌芽的攀比心理,家长不能无缘无故的大惊小怪和制止。

当我听到儿子说“他有,我也想有”时,我第一个直接点头表示赞同或者感同身受。看到别人有美好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多么正常的反应啊。

然后我又问他:“你想好了吗,是要同样的铅笔盒还是类似的玩具?”

儿子听了我的问题,认真的想了想,老实的回答:“同一个铅笔盒。”

“我明白了。”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问:“拿这样的文具盒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定要有这样的铅笔盒?”

“酷!”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也可以让孩子们排队玩我的铅笔盒。”

……

很多时候,遇到有不必要欲望或者攀比心理的儿子,我都尽量淡化,一起讨论意见,互相给建议。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不容易产生挫败感。也避免了父母因为武断拒绝或者不理解而不愿意跟父母说实话的问题。

其次,要准确找出孩子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

在我知道儿子想要文具盒的具体原因后,我把想说的话藏在了心里——我原本是想成为孩子中的焦点。而是给他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哦,我知道了!我想和孩子们一起分享!”

儿子显然对我冠冕堂皇的解释很满意。

我又问:“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要这样的铅笔盒?”

儿子点点头,“是的!我们都想要!”

“如果每个孩子回家都让父母买一样的铅笔盒……”我故意想了想,问:“那这个文具盒不好玩吗?”

儿子真的听了我的话:“是啊,那大家都有就不好玩了,也没必要分享了。”

我笑眯眯的问:“是啊,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每个人都能随便得到的东西呢?”

儿子不说话了。

我继续说,“另外,作为文具,上课不能玩,下课还要和小朋友玩。除了一时的新鲜,怎么会有时间玩铅笔盒?而且一般都是玩玩具。怎么能谈玩铅笔盒呢?”

……

医学上讲,找出病因再开药。其实找出孩子层出不穷的原因很重要。父母不能把孩子想当然,也不能盲目听其言。按照平时对孩子的理解,要有足够的沟通,巧妙地给孩子“面子”,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听父母的意见,听到父母的意见。

孩子天真的天性为比较提供了心理基础。因为人的需要和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好奇的孩子往往会通过学习和模仿物体来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别人有漂亮的书包、文具、衣服、玩具,她也想要。

有的时候,有些父母很强势或者家里不宽裕,但是又怕孩子被欺负被看不起。孩子说了什么某某的话,父母恨不得给孩子买一份,哪怕再累再苦。这也是他们孩子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

面对孩子无力的攀比需求,大人一句“不要,不要买,听话”把孩子堵了回去。随意制止孩子,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被批评而越来越不敢说实话,变得谨小慎微,从而父母失去了一个了解孩子的好机会。

如果孩子不是主动要求的,隐藏自己的心思,性格内向,未必是一件好事。帮助孩子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取得成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不需要通过与人攀比来满足虚荣心,可以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高人一等。

最后,在孩子有攀比心理的情况下,家长要做好足够的“自省”。

父母要时刻扪心自问,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心态有没有影响到孩子。你会不会无意中说别人家(经济)好坏;你会因为看到孩子急切的渴望而完全无视自己的标准吗?你总是指责自己的孩子嫉妒别人的孩子吗……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件,孩子是复印件。”虽然在教育上是片面的,但是反映了为什么孩子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问题的本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1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