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叛逆,但作为父母,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我经历过上千个关于孩子“叛逆”的案例,有自己的经验和总结。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少年寻找自我的文章,深受感动。
其实孩子叛逆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每个人内心都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叛逆只是暂时的。只有经历了这种暂时的挣扎和痛苦,孩子才会成长,才会真正理解父母的用心。
找回自我
青少年
这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的故事。虽然这个年轻人看起来还很稚气,但他高大的身躯已经变成了一个成年人。他妈妈只到了他肩膀的高度,他爸爸就开始仰视他了。
叛逆成了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促膝谈心,问他为什么不再聪明了。
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你操纵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找到自己……”
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找?”
“一个包,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的庇护,找到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父亲给了年轻人500元钱。青少年从此离家出走。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这个少年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再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唠叨。当然也没有父母不断的关心和呵护。
在那个陌生的城市,500块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掉了。看着缩水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讽,我就不得不把眼泪咽下去。
为了生存,这个很少在家自己洗衣服的少年开始在一些小店打工。
辛苦了一天,只为了吃一顿热饭,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却一点都不珍惜的东西,伴随着那个远离家乡的城市少年的叛逆成长。
我春天去了秋来,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在少年旅馆洗碗,在大公司当保安,在酒店当门卫,在夜市当摊贩……
青少年的手在忙碌的生活中终于长满了老茧。
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饱受人间的煎熬。他渐渐理解了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的爱。
终于,当新年来临的时候,少年拨通了他烂熟于心的号码。电话那头,是父亲激动的声音,母亲喜悦的抽泣。
父亲说:“找到想要的就回来。”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少年泪流满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包里多了两条给爸妈的内衣,包装简单漂亮。这是个懂事的儿子。他亲手给他的父母买了一份新年礼物。
故事到此结束。
但是少年的成长还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的一个阶段。虽然短暂,但却是最关键的阶段。从叛逆到理解,心真的长大了。
为什么反叛
不轻狂怎么年轻?不放肆怎么能叫天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在孩子的体内萌动。
孩子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可,通过叛逆行为向世界展示自己已经长大。他们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以“人性本善”的态度去面对孩子。
一般公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像毛毛虫不破茧就成不了美丽的蝴蝶。
但是,在处理孩子的叛逆时,大部分父母都不能像毛毛虫一样宽容。他们可以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我反而感到无比的苦恼,深深的害怕这种叛逆不仅会打破大人的权威,还会打破大人世界的现有秩序。
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于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除了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约束,孩子还面临着周围大人刻意建构的各种限制。从前,他体会不到这种束缚和限制。即使他有,他也无法抗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看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己在迷雾中跃跃欲试。
然而,成年人的限制是如此之紧,坚不可摧,成长的力量不足以挣脱自身身体、心理、智力的束缚。
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在经历蜕变,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会有各种叛逆的举动,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存在。
我们在指责孩子叛逆的同时,也暴露了这种叛逆的根源:由过度呵护演变而来的控制和压制。就是这种看似用心良苦的温柔束缚,让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时间和足够的理解。要知道,叛逆不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和家庭。
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父母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很多父母在有了青春期的孩子后会感到无尽的烦恼,因为孩子长大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我们是朋友
我有一个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堪称典范。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女之间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
那就是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到被尊重,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孩子。
这样的父母总是支持和肯定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但也会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他们总是肯定和支持孩子改正的态度。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真正把孩子当成另一个人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一个故事
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要求父母搬出去。
一个孩子的父亲说:“怎么了?家里没你的位置,你就陪着我吧!”
另一个孩子的父亲说:“你真的想过吗?有什么事吗?”
谁知道,结果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仅没能阻止孩子离开家庭,还和孩子产生了很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让孩子留了下来。
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这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呆在家里没意思,还不如早点搬出去。
另一个孩子完全不同。当他提出要搬出去时,他父亲不仅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觉得家里其实很好,所以决定不搬出去了。
孩子有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他什么都依赖父母,那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渐渐长大,二三十岁了,还在“啃老骨头”,还在依赖父母,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老父母抱怨孩子没用,让人失望,但也无济于事。孩子们被遗弃了!
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愿意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权威”。
只有暂时脱离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人”的姿态面对另一个“人”的奋斗。很多家长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是放纵,让他们为所欲为?其实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不受约束。正如前面的例子所示,真正的约束不需要权力或威严。
孩子在挣扎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别人对自己角色的认可。正是他们自我概念形成和思想启蒙的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到影响。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总是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往往会使用绝对的压制,结果不仅仅是反抗。
于是我们的孩子,被我们的不理解推得越来越远。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是认清一个道理:不是谁叛逆了谁,只是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想要“活得高”。
我们当然会感到痛苦,但愤怒是不必要的。如果他走的方向是对的,我们就要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去乐观他的成功;如果他跌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应该立即赶到那里,帮助他从困境中爬起来。
允许自己慢慢放下父母的角色,回归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更多的关注自己,关注伴侣,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我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因为他虽然是我们的孩子,但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在这个人生旅途上,他最终会拥有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