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女儿说:“孩子老了不开心,就会得不开心的病,所以不能健康成长。”
是的,如果你的挫折教育让孩子一直处于不开心的状态,你觉得还有意义吗?
其实并不是孩子经历的挫折越多,抗挫折能力就越强。关键是孩子有没有抗挫折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一方面担心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怕孩子以后受伤害;
一方面担心孩子太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我也有过这样的矛盾心理,
尤其是小D是极低体重早产儿。
但我也深深的意识到,我帮不了她一辈子。
所以我一直在反思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这也让我在过程中意识到,
很多家长可能都走过这些弯路。
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常犯的3个错误
误区一:没关系。有什么意义?
这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受挫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很好的积木的时候,
陷阱进不去,鞋子不耐穿等等。,
当我们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真的太小而哭泣的时候,
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安抚孩子。
这是为了让孩子感觉更好,
但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孩子的挫败感被忽略了。
甚至可以说是“嘲讽”。
孩子的挫败感是非常主观的,
我们不能用自己对这件事的了解
判断一个孩子的挫败感。
看似安慰的话,
其实就是孩子不认可,不认同他们的挫败感体验。
这样的回复往往会让孩子更加沮丧和无助,
“我最亲近的人以为就这么简单,
但是我做不好”,
一个孩子的自信心会慢慢消磨掉的,
觉得自己处理不好,
从此,我真的放弃了尝试。
误区二:宝贝,别哭。妈妈会帮你的
很多家长把“孩子开心,孩子不哭”作为育儿的终极目标。
在这样的神话下,
很多家长看不到孩子的任何负面情绪,
总是用应激反应来阻止孩子的负面情绪,
给了太多不必要的帮助,
永远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这样的孩子不仅有严重的“自我中心感”,
抗挫折能力也会弱。
这种父母完全代替,
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真正的空免疫环境”,
孩子小时候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
长大了,一点困难就再也恢复不过来了。
误区三:你要勇敢
这应该是大多数父母的情况,
在对孩子的挫折感同身受的同时,
后面经常会跟着一句话“你要勇敢,
你可以自己做”等类似鼓励孩子的话,
这个很常见。
但是这么一般的鼓励的话,
但是没有教会孩子任何面对挫折的方法,
“什么是勇敢?怎么努力?”
抵抗挫折的关键是教会孩子如何分析挫折。
在生活中,让我们沮丧的绝对不是挫折本身。
面对挫折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
因此,“挫折承受力”是关键,
这才是我们真正想教给孩子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提高挫折韧性的第一步:理解情绪
孩子哭是因为积木搭不好,
如果这时候家长说,
“没事,拿不好就别拿了”,
那么这就是直接错过的“认识情绪”的第一步。
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情绪。
当你经历强烈的情绪冲击时,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经常觉得自己是成年人,
“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抑郁了”,
其实这就是童年情感教育的缺失。
所以永远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再缺少这一课。
孩子遇到挫折我们该怎么办:
帮助孩子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情绪,
“你生气了,你真的真的生气了”。
然后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嗯,看得出来你特别生气。想哭就哭一会儿吧。
或者妈妈可以给你一个拥抱”。
同时也要停止一些不必要的行为。
“我知道你生气,但是我们不能在你生气的时候打人,
必要的话可以让妈妈抱抱你”。
最后,你可以给孩子一些冷静的方法。
“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
和妈妈一起呼气吸气,
慢慢的,我们的身体平静下来了~"
提高挫折复原力的第二步:澄清和理解
很多家长做完第一步后,
当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他认为任务完成了。
其实第一步的完成可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但对提高抗挫折能力没有帮助。
真正聪明的父母一定会坚持第二步和第三步,
这才是重点。
等到孩子平静下来,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理解,
到底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心情,
“你本来只是想建一个积木塔,却建不好。
所以你非常非常生气!"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提问,让他们自己说话)。
这个时候,有些孩子会继续新一轮的哭闹,这很正常。
也说明他们自己也开始明白自己生气的原因了。
当他们再次回忆时,这引发了他们的“悲伤”,
那么家长需要回到第一步。
永远不要怕孩子再哭,
相反,这是孩子“自我消化情绪”的过程。
我们成年人有时候需要消化几天挫折,
孩子哭几次很正常。
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坚持这样做,
用爱陪伴孩子去体验和消化这些情绪,
慢慢地,
孩子自身消化这些负面情绪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这本身就是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基础。
提高挫折承受力的第三步:转化学习
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应对。
小D刚学骑平衡车的时候并不熟练。
如果你骑到草地和混凝土的交界处,你就会摔倒。
这曾经是她很大的挫折。
后面我会帮她分析原因,
“你看,草和混凝土之间有空的缝隙,
带空缺口,路面不平,容易摔倒。
小D以后在这里骑车要减速,
慢慢过就不容易摔倒了”。
同样的道理,我因为玩具没有玩好而沮丧,
我们需要向孩子们展示如何玩耍;
因为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走而沮丧,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下次怎么说,
“这是我的玩具!”;
成绩不好很沮丧,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学习机会。
在孩子的童年,
我们说的这些话,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情绪,
慢慢的,就会变成孩子自己的言语和态度。
仅在第三步之后,
孩子以后遇到挫折会主动分析原因。
只有到那时,我们才会明白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克服困难。
所谓成长,
其实就是从每一个困难中学习,学习新的技能。
把每一个困难和挫折都变成学习的机会,
这是面对挫折时最关键的思维模式。
这也是抗挫折教育的关键。
人生难免有起有落,有困难,有波折,
真正把一个人打倒的,绝对不是挫折本身。
但是每个人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和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挫折”和“挫折治愈力”的区别。
只是经历挫折并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是帮助引导孩子从挫折中恢复过来,让她认识到,
“我的能力大于我的挫折,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这是扎实的挫折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