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从今年5月开始,承载着几代人童年记忆的糖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糖丸的历史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四肢弛缓性麻痹。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由于脊髓灰质炎的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从20世纪初开始,许多学者从事脊髓灰质炎的预防研究,但由于当时没有成功分离出病毒,进展缓慢。
直到1948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johnfranklinenders)领导的波士顿儿童医院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培育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三种血清型。
恩德斯和他的同事因此贡献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整个病毒学的发展,也为从根本上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提供了有效手段。
1963年,含三种血清型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开始广泛使用。
OPV主要是利用一定的科学手段使病毒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明显削弱病毒的致病性,但病毒的免疫原性仍然存在,可以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中国也在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脊髓灰质炎免疫,使用糖丸。
糖丸是由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与奶粉、葡萄糖等辅料混合而成。
糖丸的普及,使得我国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快速下降。1994年,中国报告了最后一例本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宣布无脊髓灰质炎。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为什么要用针剂而不是糖丸
OPV不仅延长了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周期,而且显著降低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消除了脊髓灰质炎季节性上升的流行格局,为许多国家相继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OPV作为一种减毒疫苗,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VAPP)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APP) Pol。
根据我国监测数据,2009年我国VAPP病例13例,发病率0.26/10万例;2010年报告了14例VAPP,发病率为0.21/10万例。
从临床样本或环境中分离出的与OPV相关的VDPV恢复了高神经毒性,增加了传播的可能性。
虽然这些不良事件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在孩子身上,很可能对一个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因此,各国开始逐步推行另一种更安全的脊髓灰质炎免疫方法——“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IPV)”,它诞生于1952年,早于OPV。
IPV为灭活疫苗,因此避免了灭活疫苗的不良事件风险。然而,IPV不能保护肠粘膜,因此接种IPV疫苗的人可能会继续传播疾病。上世纪中叶,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环境中流行,其免疫效果不如OPV。
今天,所有国家都确认没有野生脊髓灰质炎。为了根除所有脊髓灰质炎(包括VAPP和VDPV),应使用IPV而不是OPV。
图片来源:123RF.com.cn画廊
1996年,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提出了一种从减毒疫苗向灭活疫苗过渡的方法:先注射两剂IPV,再注射两剂OPV——这种方法可以将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降低53%。
2012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建议“每个国家应在其常规免疫规划中引入至少一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2013年,国家卫计委官员首次明确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IPV将于2018年如期使用。
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
“如何在新免疫策略下获得脊髓灰质炎疫苗
我国此前实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主要是在婴儿2个月、3个月、4个月时给予三价OPV(糖丸)完成基础免疫,4岁时给予三价OPV加强免疫一次。
新策略主要是顺序使用IPV/OPV。具体的疫苗注射方法是:
在2月龄时注射1剂IPV,在3、4月龄和4岁时分别注射3剂更安全的口服减毒活疫苗bOPV。
虽然OPV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目前新的bOPV并不是糖丸的形式,只能以滴剂的形式口服。带给我们疫苗最美好回忆的糖丸,真的要说再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