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毕业前应该学会的社交技能)
我连续参观了几个教室,一边听Penry老师介绍他们平时是怎么教孩子社交能力的,如何让孩子从中获得自信。其中有三种方法特别有趣实用,中国家长也可以收集起来,在家和孩子一起练习。
[h/]▋1.非语言交流:眼神交流,自信地凝视
下图是让孩子知道,我们说话的时候,要确定对方是不是在看自己。如果他们有眼神交流,就说明对方准备好听我说了。这是培养孩子对自己所说的话的信心的一种方式。
同时老师还分享了一个眼神交流的游戏,叫做凝视竞赛。
孩子以前和我玩过这个游戏。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凝视着对方的眼睛。谁先眨眼谁就输了。我们每次都玩得很开心。当时我以为是小孩子突发奇想。还有一个原因。其实这也让我相信美国的这些教学方式是有一套标准的。
凝视大赛是一个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尝试的游戏,让孩子觉得坚定地看着别人的眼睛没什么大不了的,让孩子在以后的表达和交谈中更加自信。(温馨提示:交谈中的凝视不像游戏中的凝视或凝视)
[h/]▋2.语言交流:信息的训练,自信的表达
在美国,你会发现美国老人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反应非常迅速,表达方式在句子中也或多或少有些相似。在美国呆久了,慢慢观察到他们真的有模板可以套用到一些日常交流表达上。下图是我在他们教室看到的很多语素中的一个。
(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基本语素)
IMessages——要求改变当别人打扰你,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你可以说:
我觉得(不舒服,不开心)...
当你(做某事)……
你能不能(不是这种方式,或者另一种方式)……
那我(我们)就(都会幸福)...
回应——主动倾听,当你打扰了别人,别人给了你意见,你可以这样回应:
听起来你好像(不开心,不舒服)...
因为(我做了什么打扰到你了)...
下次我会(怎么改)...
那我(会)...
老师会让孩子熟悉这些语素,然后设置不同的场景让他们反复练习。当孩子能脱口而出这些语素时,他们会自然而自信地发起或回应这些对话。
Penry老师举了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一群孩子在玩的时候,你怎么加入进来?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话更容易接受?老师在教室的阅读架上随便翻开了一本绘本,叫《加入进来玩》。里面有很多例子:
你可以问一个问题“套近乎”(你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
对别人的作品/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友好的评价(看起来很酷!看起来棒极了!):
也可以直接表达(我可以玩吗?我能玩吗?):
绘本最后总结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语素练习:
当你想加入进来玩的时候,你可以说: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你在干什么?你在做什么?
能轮到我吗?我可以轮流和你玩吗?
看起来挺好玩的。看起来很有趣。
你用完了我可以用吗?你做完后我能玩吗?
当你在玩,其他小朋友也想玩的时候,你可以说:
要不要转一转?你想和我轮流玩吗?
您现在想玩这个吗?你现在想玩这个吗?
你想玩什么?你想玩什么?
你可以先走。你先走。
你想和我一起玩吗?你想和我一起玩吗?
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像是在背公式(小时候我们背99乘法表)。所以老美社交也是有套路的。当孩子非常精通这些句子时,他将能够自由而自信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或邀请,从而迅速打开社交渠道。
[h/]▋3.换位思考:用维恩图(维恩图)培养共赢思维,自信地分析 。
维恩图是美国老师经常用来教孩子分析事物异同,培养孩子分析能力,在比较中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和熟悉的小工具。在很多练习中,孩子也会用维恩图来分析孩子之间的异同,比如外貌、气质、爱好等等。
(美国小朋友做的维恩图练习,看看图中两个小朋友的异同)
另外,维恩图在孩子配合的时候可以发挥神奇的作用。通常教室里有很多活动,需要两个孩子或者两个团队一起合作。这时候老师会让孩子用这个维恩双赢图来分析自己想要什么,对方想要什么,他们共同想要什么。
(维恩图的双赢图)
当孩子对自己和合作伙伴有了充分的了解,不仅能找到彼此的共同点,也更容易包容别人的不同。这样沟通就会变得顺畅,孩子也会对自己的合作能力变得自信。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是一个妈妈讲的小故事:有一次,孩子想吃披萨,妈妈一开始没答应,孩子就拿出一张白纸刷了一下,画了一个维恩双赢分析图。一个圈表示自己想吃披萨,另一个圈表示妈妈工作一天累了想休息,所以“双赢区”就是叫披萨外卖。看到孩子认真的分析,母亲欣然同意。
看,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这个小练习,可以成为一个自信的谈判者!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早日提出内心自信的建议,也希望有兴趣的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