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通过玩游戏培养社交能力有效吗?爱是孩子的天性。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效果最好的学习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连怎么和孩子玩都不懂,只能在旁边看着。就算和孩子同框,我看起来也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其实家长在孩子的游戏中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
1。用模仿和示范来引导
当你通过观察了解到孩子在做什么,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在哪里,他的感受如何,他接下来想要什么,你可以通过模仿或示范来引起孩子的注意,激发最初的互动。
模仿就是孩子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示例:
小田,30个月,把玩具车放在斜坡上,滑了下去。他妈妈把另一辆玩具车放在斜坡上,然后滑了下来。小田注意到妈妈的模仿,笑了。
妈妈可以趁这个机会建议,“妈妈和小田轮流溜冰,你先走。」
所以,你可以加入孩子的游戏,和他轮流推着车下坡,锻炼孩子轮流等待的社交能力。
2。使用提示引导
掌握了成功加入孩子游戏的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更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或练习社交技能。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没有一种颜色的笔画画,或者争抢一个想不起来就可以轮流玩的玩具。
在这些时候,父母可以充当向导,给予适当的口头、面部或肢体提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提示有几十种。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玛丽说:“妈妈帮我建了一座城堡,但是我不会。」
妈妈可以坐在玛丽旁边说:“是的!城堡的第一层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搭积木?”假装不小心把手放在了积木上。
玛丽跟着妈妈的手,很高兴找到了这个拱形的积木。她把它带到了城堡的门口。就这样,在妈妈的各种提示和帮助下,萱萱建立了一座城堡,并且非常开心。
妈妈说:“看,玛丽建了一座城堡,而且玛丽已经建成了!」
在母亲的支持下,玛丽强化了“我有能力”的积极自我意识。
如果玛丽请求帮助,她妈妈会帮她做,玛丽就失去了这个建立自信的机会;如果母亲只是拒绝为她做,不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很可能会因为失败的经历而沮丧。
3。通过控制玩具来引导
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充分的选择,不要过多干涉,所以到了玩的时候,就把玩具砰的一声倒了一地。
实际上,小孩子被太多的选择淹没了。收起大部分玩具,一次只拿出一点。反而更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和兴趣的持久。
例如-
三岁的珊珊让妈妈帮她把乐高盒子从架子上拿下来玩。知道姗姗还小,还不能独立玩。
从前,每次给她乐高盒子,她都会东翻西找。最后她觉得无聊了,就全倒了出来。
于是,我妈这次只拿出了pad和一对积木给姗姗,问“你要拼什么?」
姗姗说:“游泳池!」
妈妈说:“好的,我可以帮你搭积木吗?你要什么我就拿什么?」
姗姗答应了,时不时向妈妈要那个又黄又长的积木。
在玩得开心的过程中,姗姗和妈妈有了丰富的交流和互动。在妈妈的提示和示范指导下,珊珊第一次搭建了一个作品,并多次和妈妈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4。通过装糊涂来引导 。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没有比一个搞笑又傻乎乎的大人更合适的玩伴了。加入孩子的游戏后,不妨不做傻子,把决策、规划、判断、做英雄的机会留给孩子。
例如-
我叔叔带5岁的亮亮去小公园玩滑梯。四个孩子都跑来滑冰,在楼梯上挤成一团。
舅舅赶紧堵住楼梯入口,弯下腰对孩子们说:“我们只有一个滑梯。有多少孩子想玩?数数看。」
孩子们齐声数,五个。
舅舅说:“对,五个人不能一起滑。太危险了。一次只能有一个人滑冰。我该怎么办?幼儿园老师会怎么说?」
小朋友回答,轮流玩~
就这样,舅舅没有树立大人的权威要求孩子轮流玩,而是通过装聋作哑的方式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社会冲突。
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让他们更愿意遵守轮流的规则,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或同龄人提出来的,而不是“听大人的”。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爱游戏的。无论有没有玩具,无论父母是否支持,即使身处战争的硝烟中,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孩子贪玩的天性。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通过日常游戏中的亲子互动,孩子很容易掌握。爸爸妈妈学会这些技巧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