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每逢端午节,民间“以艾为虎,以蒲为剑”将艾草和菖蒲用红绳梱成束,悬挂门上,不让邪虫恶豸入户。
近水的地方被古人称“浦”,浦上生长的草叫“蒲”。李时珍说:“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
菖蒲生于水边、沼泽地,含有多种挥发油,能杀虫、抑菌,艾草更具有这种功效。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宋代就有专卖菖蒲艾叶的。为了对付“毒”五月,民间除了挂艾虎、蒲剑,还画《五瑞图》,以菖蒲、艾草、蜀葵、大蒜和枇杷五种植物画在一起,用来镇压蛇、蜘蛛、壁虎、蟾蜍、蜈蚣五毒。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喝蒲酒。蒲酒使用一种生长在石头上的石菖蒲根,这种根条嫩黄,紧硬节稠,以一寸九节的为最好。鲜石菖蒲根再加入鲜木瓜、桑寄生、小茴香、九月菊、烧酒,泡7日即成。
五月流火,人体出汗多,容易失水分,这时候要注意多喝水,注意休息,不熬夜,少吃生冷、辛辣、烧烤,饮食清淡些,保持心态平和。只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任何五毒都无法侵入。
五月端午节少不了菖蒲、蒲酒,所以五月也叫蒲月,端午节叫蒲节。
早在西汉时期,菖蒲就已进入皇家园林。
石菖蒲被称为文人之草。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大多会在书房当中置上一两盆石菖蒲草,作为清供把玩。石菖蒲、兰花、水仙、菊花称为“花中四雅”。无菖蒲,不文人。宋、明时期,石菖蒲已成为文人书斋的标配,被称为天下第一雅草。
石菖蒲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山溪流中的石头上。别看这一株株小小软弱的草,它们的根紧紧地趴在石头上,山洪暴发都冲不走它们。想要把它们拔起还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雾嶂山岚本多妖
咬定磐石未动摇
任尔浊流环身绕
自在溪头看狂涛
—— 红豆
石菖蒲不食人间烟火,只靠溪水就能茁壮成长,生生不息。菖蒲草满身都是香气,是一种香料。它隐于山野小溪中,自带仙气,人称它为仙草。奶茶烧仙草,不知跟它是否有关系。
文人墨客称石菖蒲为“天下第一雅”。将石菖蒲种植于水中石头上,无需泥土,有水滋润便能活。它“不假日色,不资寸土,清逸俊秀,挺拔如碧,具山林之气,无富贵之媚态”。这气韵与文人雅士身上清高气质不谋而合。这就不难理解,文人爱它,为之倾心了。
古人有食用菖蒲的习惯。春秋时期的国宴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昌歜,就是用菖蒲制作的腌菜。
《神农本草经》说菖蒲能“开心孔,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名医别录》说菖蒲益心智,高志不老。石菖蒲被称为“水之精,神仙之灵草,大圣之珍方……服菖蒲,博览群书,日夕而无倦”。石菖蒲的香气有提神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放一盆石菖蒲在案几上,晚上看书能吸收油灯烛台的烟味,可保护眼睛。用石菖蒲草叶上凝结的露珠洗眼,可让眼目明亮清晰。
在古代,石菖蒲的药用价值是被高估,甚至神化了。
《太平御览》“菖蒲放花,人得食之,长年”,这里说的菖蒲花是指石菖蒲花,根一寸九节以上,开紫色花。
据说战国时期的修仙方士安其生,常年在罗浮山的菖蒲溪采食一寸九节的菖蒲,得食紫色菖蒲花,最终成仙。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开紫色花的石菖蒲,怎耐……
“菖蒲花,难见面。”
“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
我种过石菖蒲,只要用心养护,三年以上的石菖蒲是可以年年开花的。不过石菖蒲的花是淡黄色,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
至于传说中开紫色花的石菖蒲,应该是一种叫吉祥草的草本植物。山涧石头上也会有生长,叶子像兰花,开柱状紫色小花,跟石菖蒲也相像。吉祥花开喜事到,淡紫红色的吉祥草花,花朵牵巧可爱,有芬芳的清香,古人误把吉祥草当石菖蒲了。
石菖蒲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能降脂、平喘、安神、醒脑,但它全株带有毒性,食用需谨慎,是药三分毒嘛。
石菖蒲能忍耐严寒,安于淡泊,只要有水滋润就能活。它不像梅花,只有开放的时候才显精神。不像竹子,虽耐严寒,却不适于室内种植。不像兰花娇贵,也不像松树需要阳光才能成长……
养两盆石菖蒲在书房,它能去掉俗气、邪气,亦能让你神清气爽文思泉涌……
天下第一草书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范(一作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
行书: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楷书:四体,欧阳询——欧体,《九成宫醴泉铭》;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
颜真卿——颜体,《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赵孟頫--赵体,《三门记》,《赤壁赋》。
隶书:<<曹全碑>><<张迁碑>>,名人著作比较杂论 名人有郑谷口、伊秉绶,金农、邓石如,吴昌硕 等
草书: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
参考资料: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