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喝的什么酒
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这一习俗流传较广。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用菖蒲、艾蓬蘸酒洒在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其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令人惊讶的是,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认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端午与酒的缘分可谓不浅,按照风俗传说,端午节这天喝酒,可以辟邪、驱虫。于是端午节饮酒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同为饮酒,但是在这个节气饮酒品种口感纷杂。端午时节正值由春转夏,所以即便同为饮酒,即便品种口感纷杂,在此时节饮用多为酿制酒,传统白酒略显黯淡。
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了的习俗。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是不会纯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人体是极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所以,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雄黄酒。
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
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嵴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菖蒲酒
端午节饮用的最多的另一种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艾叶泡制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视为“辟邪之物”,因此后来端午节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唐孙思邈《千金月令》记载“端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
黄酒
中医上,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效;花果酒同样为黄酒工艺,加之花果酒富含各种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微醺加氛之间,让身体与心做个SPA。且清爽解腻,搭配烧烤小龙虾滋味妙不可言。这边推介可以试试花与花柒家的花果酒。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
端午节最为普遍及流传最广的是饮菖蒲酒。唐代光启年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后来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清代,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将雄黄加入酒内,为雄黄酒。如雄黄玉泉酒、雄黄太平春酒。每逢端午,皇帝要饮用雄黄酒,以解蛇虫诸毒。
由于雄黄有毒,后来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了,而改饮蟾蜍酒、夜合欢花酒。在武康常阳之妻的《女红余志》、清代南沙三余氏撰的《南明野史》中有所记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