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大师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要素: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欲望与冲动,按照“快乐”原则指挥我们的行为;超我代表良心和生活理想,根据“至善”原则指挥我们的行动;自我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中介,根据“现实”原则指挥我们的行动。自我知道自己有哪些本能冲动与欲望,也知道自己的良心、自己的理想何在,更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本能的我和理想的我常常是冲突的,所以自我的责任就是遵循现实原则,对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管制之间进行调节和缓冲,使本我原来的盲目冲动找到合理的释放途径。可见在人格结构中,自我的力量很重要。自我发展好,人格结构就比较平衡。自我发展不好,要么就听从本能的冲动行事,要么就压抑本我,听从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张。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家创始人老子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名言说明了我们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明白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自己的优点、缺点,是多么的重要。
在个人一生成长中,除了环境影响以外,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的困惑是来自于自身。不知有自我、不愿有自我和不能有自我会给人带来绝望。“不知有自我”的人,常常表现出没有主见和随大流,这样的好处是“法不责众”、“天塌了有别人顶着”,不论是喜是悲,你不是一个人,有较强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人际关系较好。但是永远成不了领袖,永远没有话语权。因为你已经淹没在大众之中。“不愿有自我”的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与自己的人格特点,而是不愿意坚持自己作出决定和选择。因为选择是一种自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承认自我、坚持自我需要勇气和胆识,需要对选择担负责任。不愿有自我意味着害怕承担选择的责任,所以宁肯放弃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跟随众人的决定,以缓解心理压力。“不能有自我”的人,是不能坚持选择和承担选择后果的人。选择自我就意味着与周边熟悉的人际和环境在精神层面要分开、要独立、要忍耐别人的不理解、误会,要忍耐寂寞、甚至孤独。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但是社会精英往往都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有超越于社会和引领社会。
在你的案例中,你的困惑可能属于后二者。但其实不管属于那种都没有关系,我们的自我意识从虽然从2岁左右就开始萌发,但它会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在许多个年龄段我们都会发生自我迷失,比如3岁左右会思考我是男孩还是女孩?青春期会思考我要寻找一个怎样的恋人或朋友?青年时期会焦虑我应该选择怎样的大学与专业?毕业后又会担心我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一个什么样的配偶?我应该裸婚、隐婚、闪婚还是不婚?我要一个孩子还是二个,还是享受二人世界?进入更年期身体不舒服、精神不振奋怎么办?子女到外地上大学工作了,空巢家庭夫妻关系如何更新?老年退休如何养老?人生处处是问题,但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自我的追问与反省。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你一个人的烦恼,也不是你此时此刻的烦恼。我们一生都在成长,一生都需要学习。推介你读二本书:【台湾】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大陆】傅佩荣《自我的意义》。
不知道我上述的这些话能否帮助你解开心结。希望你在未来的日子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活得快乐。
常自我怀疑,就是不自信,缺乏勇气。说到本质还是学历不够,技能不够含金量差,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学会适时调整情绪和心态,从思想上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很行,一定能做到。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世界没有完美的人和事,觉得自己和理想中的状态差距很大,这种距离被臆想放大。
1,学会把自己的优点罗列出来,缺点也罗列出来。然后正确的看待自己,面壁思过反思自己并且努力改变自己。
2,不要停留在怀疑漩涡中,要冷静思维分析产生怀疑的动机。在什么情况下,然后试图去改变他。
3,试着改变外在环境,接触新的东西,结交新的朋友,从内心出发,将怀疑变成反省,找出缺点,规避不利的条件,设定短长期目标,从小事做起,获得成就感,逐渐扩大让自己变得充足。
调整常常自我怀疑,是要个长期的心理调整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增强自信心,从小事做起,就会逐渐自信,抛弃自我怀疑。
第一,被聪明所困。有时候虽然得到了答案,但是不肯相信原来就这么简单。是否还有更高深的没有想到的地方。第二,思考能力强于实践能力。往往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有效的实践,轻则遭到怀疑,重则被嘲笑。以至于本能地“退一步”想问题。
第三,家庭原因造成的自卑。家庭冷战造成了这样的潜意识,在没有百分之百的有把握的证据和论证之前,不会下结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