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大家并不陌生……”新学期刚开始,陶芳标教授在给大二学生上《全球卫生概论》。和往常不同的是,今年再上这门课时,陶芳标加入了不少疫情期间的真实案例以及他和团队的科研成果。
学生谢阳:“陶老师给我们上课,他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来教授我们知识,同时他有很丰富的科研经历,就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感悟,收获也会很大。”
从今年1月21日开始,陶芳标夜以继日地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在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步了解后,他通过网络带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跟踪安徽省和全国的疫情动态,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规律,开展模型预测安徽省疫情变化,为我省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此后,他花费一个多月时间主持制定了八套《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为全省大中小学顺利开学提供了技术标准。
安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伍晓艳:“他那段时间整天都是从早到晚都坐在办公室,但是身体上其实也是非常疲倦的,多次腰病发作。从他身上看到的,我觉得是他有这样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服务国家重大科研需求是陶芳标时刻牢记的科研宗旨。
2001年,陶芳标开始做“母亲的苯丙酮尿症对子女神经发育损伤作用的研究”的课题。选择这样一个课题,是因为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关乎国民的健康发展。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我国每50个人就有1人携带这种基因。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女性所生子女几乎都有先天缺陷,其中90%以上有智力问题。从2002年到2003年,陶芳标带着团队跑遍了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的所有村庄,调查了138万人口。
安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主任朱鹏:“陶老师和我们住在一块,每天早上6:00出发,晚上大概8:00回到我们的驻地,然后还要对当天的数据进行处理,基本上都会忙到深夜12点。陶老师这种忘我投入的精神,对我们每一个人影响都非常的深远。我们那批的同学老师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以这种精神为榜样,做好自己的工作。”
针对国家预防重大遗传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的战略需求,经过15年努力,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17个大型出生队列——中国安徽出生队列。利用出生队列,揭示我国最为接近真实水平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阐明了重大出生缺陷的多种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因素。
一边执着科研,一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让科研反哺教学。
2002年他主编的《妇幼保健学》成为妇幼卫生本科生专业教课书;近十年,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公共卫生学概论(案例版)》第1、第2版,为数十所高等医学院校使用;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成为我国预防医学权威专业教课书之一。
陶芳标:“从站在三尺阳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在思考我们老师如何用自己的知识去传授给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要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三十几年如一日。陶芳标从大学毕业留校时就将“好学力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献身教育事业,站定三尺讲台;将“造就良医”作为检验自己教书育人的试金石。最近,他又获得安徽省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安徽医科大学校长曹云霞:“陶芳标院长是个‘拼命三郎’。他为了教育教学事业,他能不顾一切。他为了学科建设,学院事业的发展,拼尽了全力。他还是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老师,他一直跟学生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给我们全校的学生也树立了一个榜样。”
一般临床人才是全科的,在安医大也是也临床为重点专业。安医大招一本的只有临床一个专业,二本临床人最多,三本也是临床人最多,大专也是。
2本的第一临床学院和3本的临床医学院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