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蛭
水蛭性平味咸苦,归肝、膀胱经,功能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临床病理分析表明,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沉积与蛋白尿密切相关。水蛭能减少肾小球内FRA沉积,主要机制:
①降低血液黏稠度。水蛭对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高血脂等均有减低作用
②抗凝血酶。水蛭是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之一,它与凝血酶迅速结合,抑制血液凝固
③水蛭可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2.蝉蜕
蝉蜕甘咸性寒,甘能养,咸入肾,寒能清。既能驱风,又能宣肺,发汗消肿以利水之上源。临床上慢性肾炎患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病情复发或加重,蛋白尿增加。蝉蜕通过降低血液内皮素,减少自由基释放,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蛋白尿。
3.地龙
地龙味咸性寒体滑,善走窜,能降泄,有活血化瘀、通络利尿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地龙有抗凝,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从地龙中提取的纤溶酶除了促纤溶作用,还具有抗免疫作用。此外,地龙可能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舒张血管,抑制肾小球局部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其它常用治疗蛋白尿的中草药还有土鳖虫、全蝎、蜈蚣、僵蚕、白花蛇、乌梢蛇、穿山甲等。肾炎蛋白尿病机复杂,病情顽固。虫类药物善于搜剔逐邪,熄风通络直达病所,能将潜伏于内的风痰瘀血之邪,深搜细剔。肾病络病理论也为肾病应用虫类药提供了新的思考。对于顽固蛋白尿伴水肿,选用蝉蜕与僵蚕,具有祛风定惊、通络散结之效;对慢性肾炎有血瘀证者,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肾病综合征,长期蛋白尿者用全蝎和地鳖虫有解毒、破瘀积、通经络的作用。
4.雷公藤
雷公藤属卫矛科植物,具有多种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及动物实验均证明其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和减轻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诱导活化的T细胞调亡;并推测其可以非特异性地清除氧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形成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消耗减少。雷公藤能抑制自身相关抗体的产生,雷公藤多苷能显着降低尿血栓素B2(TXB2)水平,可能是雷公藤多苷治疗蛋白尿机制之一。
蚯蚓对于溶解血栓,降低血粘,改善血液循环有着极大地帮助。
蚯蚓作为一种药材还有另一个别名叫地龙。蚯蚓除了可以制作鱼饲料外,还有极其珍贵的药用价值。
在生物界蚯蚓具有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断后重生。一条蚯蚓断成两截并不会让它失去生命,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从一条变成两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们解开了这个谜。蚯蚓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活性蛋白成分,在医学上被称作活性地龙蛋白。活性地龙蛋白在蚯蚓被切断后会马上刺激各细胞快速有丝分裂,重新建立一条新的运动、触觉、嗅觉的生命系统。
地龙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地龙价值高、用途广,不论作为药品、还是营养保健品开发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都有巨大的效益潜力。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地龙蛋白对溶解血栓、软化血管、降低血粘、双向调节血压、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环有着很好的临床作用。
扩展资料
蚯蚓的应用
蚯蚓是腐食性土壤动物,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所以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是属于分解者。在这一环中蚯蚓的作用仅次于土壤微生物,超过其他土壤动物。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蚯蚓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