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怯和害怕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是被某件事吓到了。这就是导致胆小怕事的性格,其实我们没事的时候,你会多陪孩子,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其实在父母身边长大,比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更勇敢。在平时的教育中,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遇到害怕的事情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如果孩子表现出恐惧,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而不是听从。
孩子胆怯和害怕的原因是什么?1、受父母对事物反应的影响。父母的过度反应会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也就是我们说的被父母吓坏了。父母总是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有多吓人,比如孩子去摸开关,你吓到孩子说什么动了开关就会触电你。这些反应会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
2、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限制过多,形成孩子不敢尝试和实践来获得知识、积累经验,这也造成胆小内向的懦弱。
3、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孩子生活范围很小,平时只住在自己家里,很少出去玩,与外人接触少,比较依赖,不能独立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看到住的地方躲起来,如果到了新环境,适应的比较慢。
4、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有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哭闹或者不听话,不好好吃饭,父母用孩子害怕语言来吓唬他,比如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到外面让老虎吃了你,如果宝宝想玩泥,父母怕脏衣服,说:泥虫咬你的手等,恐吓孩子,从而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形成胆小内向的懦弱。
5、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孩子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父母的教养让他们小心翼翼,害怕孩子会受到一点伤害,给孩子制造了过度保护的环境,让孩子缺乏面对外界的经验,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害怕未知的环境。同时,他们也失去了探索的意愿。
孩子胆小怎么办?首先,为您的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孩子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自信、流畅的性格。父母多议论,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惊小怪。
其次,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孩子平时的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不要过度惊慌、过度反应。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充分放权,鼓励孩子独立。通常,您应该让您的孩子自己做某事。
第四,不要用太用力、恐吓手段教育孩子。家长恐吓孩子,采用极端的方法,比如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孩子被蹲在暗房里的惩罚;有的说孩子不听话,妖精会把孩子带走;这样的方法容易造成孩子胆小、胆小的习惯。因此,父母在教导孩子时,要冷静、温和。
02孩子“恐惧感”的来源:
1)陌生环境超出承受力,恐惧出自本能
孩子应对陌生环境能力不够,通常的表现是害怕、退缩、哭闹,这是由心理体验引发的一系列情绪行为。
孩子的这些情绪反应是消极的,被称作“怯生性恐惧”。这是种潜意识的、比较普遍的反应,也是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
比如家里突然有人来访,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疏离感,别人见孩子可爱,就想抱一抱。
可孩子是非常害怕,也不情愿,他们通常的表现是抗拒、大哭。
有时带孩子到陌生的环境,孩子也会因为不适应,容易哭闹。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写到:生活里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体现,而行为是对心灵的展示。
可以说,孩子的恐惧表现是内心的展示,因为存在缺陷,才会产生畏惧感。
父母要做的是多引导孩子,消解孩子的恐惧心理,锻炼孩子的能力,让他心里有底气面对世界的种种。
同时也要做好表率,帮助孩子减少恐惧感,使其变得独立、勇敢。
2)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①“遗传”父母的情绪,或对父母害怕的东西深信不疑
有时父母害怕的东西,孩子也会“遗传”到。
比如我怕猫,只要看到猫就会躲开。
最近这段时间,电影院热映《龙猫》,带孩子去看了。
孩子就此喜欢上了龙猫,还专门要求买个龙猫娃娃,可布娃娃拿到手的时候,夜里孩子抱着它睡觉就觉得害怕。
因为看到龙猫,就会想到猫的眼睛,太吓人了,结果买的娃娃没几天,就被丢在了一边。
孩子平常和妈妈朝夕相处,如果是妈妈特别害怕的东西,孩子肯定也会有所感受。
②大人用恐吓、威胁的方式让孩子听话
孩子有时想和小伙伴去玩,要求妈妈带他去,但由于妈妈自己想偷懒,就随便给孩子编了个理由,说外面有坏人专门抓孩子,现在出去危险。
孩子年龄小,没有辨别能力,肯定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心里会觉得出去玩就会被坏人抓,以后出去都会觉得恐惧。
甚至有时孩子哭闹不听话,父母为了震慑孩子,会把他单独关在房间。
即使孩子表现得很害怕,父母也不理,实际上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所以,父母对孩子说的每句话都要慎重,因为孩子是本能相信父母的,不要让自己的一言之失,给孩子造成永久的恐惧感。
3)对常见事物的想象加工
视觉感受给人的冲击力是非常强大的,加上人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对动画中妖魔鬼怪的恐惧感会加倍。
如果是比较良性的形象还可以接受,如果只是单纯恐怖的形象,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把关,给孩子做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其实,孩子有恐惧感是好事,这也证明孩子能对危险的事物进行感受,对保证安全有重要作用。
因而,父母看到孩子经常会产生恐惧感,不要觉得这是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些恐惧感过度影响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过于胆小,对人际交往和工作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就要加以干预了。
03当孩子说“我害怕”,要用这三把“钥匙”,打开孩子心理恐惧的“锁”1)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犹太民族有句名言:在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正是我们自己。
当孩子真正拥有自信时,才会有动力去面对困难,并发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困难。
而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困境,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更多自信,这是个良性循环。
心理专家表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知道他的父母希望他长大,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对他及做事的能力有信心。
在平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让他获得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应对困难的经验。
2)助孩子克服恐惧,而非嘲笑讥讽
孩子可能怕蚂蚁、怕蚯蚓,这些在大人看来,都是不会害人的动物,可孩子就是怕。
他们害怕这些动物和身体接触,这会让他们觉得很不舒服。、
父母不要笑话孩子的这种恐惧,或责骂孩子胆小,要理解孩子的恐惧,才具备同理心。
之后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战胜恐惧,多鼓励孩子,少看轻孩子,这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3)身教:父母不可表现得过于怯弱
孩子的行为作风通常是向父母看齐的,如果妈妈经常表现出害怕、恐惧,爸爸常表现出怯弱的样子,那么孩子受父母行为影响,也会变得胆小、懦弱。
如果父母能够平淡看待一切,孩子也会跟随父母的行为,成为一个内心淡定、宠辱不惊的人。
美国作家詹姆斯▪A.鲍德温曾说:孩子们从来不会好好听从长辈的教导,但他们永远都在模仿长辈。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行为。不要自己胆小怕事,要求孩子活泼大胆。
父母和孩子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引导,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孩子胆小恐惧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胆小恐惧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不少孩子性格懦弱胆小,对很多事情都充满恐惧,不喜欢社交,遇到事情只会躲在父母身后,而父母却找不到原因,下面就讲讲孩子胆小恐惧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胆小恐惧的原因是什么1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小米妈妈说她儿子非常害怕长毛的东西,原来很喜欢小猫,小狗,现在不敢和小猫,小狗玩了,甚至见了都躲得远远的。前天发现他看到家里的玩具也很害怕,直嚷着让妈妈把这些玩具拿开。
还哭着让妈妈把家里有毛的东西都扔出去!下面还配了一张孩子大哭的表情!大家就在评论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说起了孩子的恐惧,孩子的想法,最后竟然挖出了这样的根源:原来,小米妈妈被狗咬过,妈妈本身就很害怕狗,带孩子上街遇到狗她竟然能把孩子扔下,自己逃走。
本来孩子没有什么恐惧的,这样一来二去的,经过模仿,经过强化,由怕狗到怕猫,到怕长毛玩具,到怕所有长毛的东西。
由此可见我们父母的不当行为是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心理的,一般来说,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象中怪兽的恐惧,在4岁时达到顶峰,而到了6岁以后,开始下降。
能否及时克服恐惧,与孩子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父母对孩子所恐惧事物的合理解释,父母的谅解、聆听对孩子消除恐惧都非常重要。
聪明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应该学会自我觉察和反问:“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以及“真正的问题是不是在我身上?”
孩子恐惧胆小该怎么解决
不要逼着孩子做感觉恐惧的事情
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有恐惧心理是在正常的,不把孩子的恐惧当成一回事,有时甚至觉得孩子的恐惧心理很可笑。当孩子表示自己很害怕做一件事情时,父母应当立即停止。如果还继续的话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例如,看到一只小狗,孩子跑的远远的或躲在父母的背后。这时父母就不能再刺激孩子,强行让孩子靠近害怕的事物了。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
不要故意吓唬孩子
孩子恐惧害怕的东西往往是不真实的,虚拟的,是大人为了吓唬孩子而胡胡编乱造的,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害怕的东西来吓唬孩子,把这种手段当成是教育的手段。
孩子因为大人的恐吓而顺从家长的要求,家长是消停了,殊不知,年幼的孩子分辨能力有限,把大人的恐吓当成了现实,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孩子会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不信任周围的人,甚至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给孩子爱的安全感
孩子恐惧害怕,不要急着去追究原因,先安抚孩子的情绪。把孩子抱起来,给予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这样说:孩子害怕了,哭了,妈妈(爸爸)抱抱。
如果孩子害怕非常大的狗狗,那么就不要让孩子靠近狗狗,要抱着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有你保护他们。让孩子感觉到你在身边保护他们!
当孩子粘你要妈妈抱抱的时候,不要总是认为孩子长大了经常抱抱会宠坏他们,要多拥抱孩子,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充足的安全感。
不要和孩子分享家长的恐惧
父母要和孩子分享的是快乐、幸福和喜悦,是积极向上的一面,带给孩子正能量,而不应该吧不好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冲击是巨大的。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孩子是无所谓的。于是整日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来源于家庭的和睦和温暖,家庭氛围不和谐就容易造成孩子极度的恐惧和担忧!
孩子胆小恐惧的原因是什么2一、胆小孩子的.表现
1、怕黑
宝宝怕黑主要跟他想象能力的增长有关系,宝宝会把和黑暗有关的一些可怕的事物,和自己建立联系,使得自己产生恐惧的心理。
想要帮助宝宝不怕黑,光是说教没有太大意义,主要在于父母在黑暗面前的态度,如果父母很放松,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克服怕黑的心理。
2、怕敲门
宝宝害怕敲门声,很有可能和他先前的生活经验有关。
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妈妈不要立即丢下宝宝一个人,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去开门,或者给宝宝充分解释后,获得宝宝的允许之后,妈妈才能单独去开门。几次之后,宝宝便会逐渐克服对敲门声的恐惧感。
3、依赖父母
可以说2岁多的宝宝,生活中最大的烦恼便是与亲人的分离,分离后宝宝往往会体验到负性的情绪,我们一般称之为分离焦虑。
同时,如果宝宝入园,在一个同伴较多的、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宝宝还会出现陌生人焦虑以及同他人交往时的羞怯。
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多让孩子单独和同龄小朋友相处,一方面降低孩子对成人的依赖,另一方面要提高宝宝对同伴的兴趣。当宝宝具备了同伴交往经验以后,便不会对入园产生恐惧。
4、怕大声
宝宝对噪音产生不安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做额外的特殊处理,只要将宝宝的不安心情讲述出来,让宝宝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恐惧的就可以了。
宝宝由于发育阶段,他们对很多声音都很敏感,如果听到音量较大的声音,他们就会立刻紧张起来,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二、孩子胆小的原因
1、家长保护过多
对孩子的保护,有些家长“过了头”。他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拐骗、害怕自己的孩子会染病,就把孩子与世隔绝。。。。。。其实,很多孩子的胆小,就是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造成的。
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和思想,是会导致孩子胆小的。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限制,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使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2、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
人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恐惧的,更何况是一个小孩。所以,当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对事物、对人产生恐惧心理也是正常的。
三、如何提高孩子胆量
1、 不要否认孩子的恐惧情绪
有的父母带孩子去见一些朋友,当小孩害怕时,他们会哭闹,这个时候父母会很生气地打骂孩子,孩子就哭闹得更加厉害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这样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遇事容易害怕。
所以,当你的孩子对陌生人或者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时,请不要否认他们,应该多鼓励他们说出恐惧的原因。
不管孩子恐惧的对象在成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家长都不要若无其事地一笑置之,或者借机教育孩子要勇敢之类,这个时候孩子所需要的,不是成人的嘲笑或教导,而是他们的情感支持。
所以,共鸣孩子的恐惧感受,告诉他们无论遇到多么可怕的事情,爸爸妈妈都会陪伴着她,不仅可以让孩子来自成人的理解和支持,还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从而增强对抗恐惧的信心和力量。
2、不吓唬孩子,给宝宝想象空间
许多父母喜欢用比如“不听话,鬼就来抓你”、“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些话来吓唬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可是,恐吓孩子会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心理,这样会令他们更加胆小。
四、当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做?
对孩子,哪怕是善意的恐吓和欺骗也不行。因为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我们是无法估计的。如果你说的话太过火,很可能影响他一辈子的身心成长,影响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想象。
如果你不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他就永远不会走路;如果你不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他就永远不会有高飞的念头。
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当他摔倒了,你鼓励他爬起来;当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你鼓励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的信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作为父母,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因为我们包办得越多,孩子动手的机会就越少,能力就越弱。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即便他们失败了、弄砸了,那也无所谓,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摔跟头呢?
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够坚强的走出去,要放手让孩子成长。当你放手后,他跌倒了,第一次他也许会哭,但是第二次,他就会想方设法不让自己跌倒,如果你一直把他捧在手里,那他永远会胆小怕事,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