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传播方式与侵入途径主要有
1、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侵入:如U盘、CD、软盘、移动硬盘等,而且因为它们经常被移动和使用,所以它们更容易得到计算机病毒的青睐,成为计算机病毒的携带者。
2、通过网络来传播侵入:网页、电子邮件、QQ、BBS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运行频率,计算机病毒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3、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弱点传播侵入: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病毒利用应用系统和软件应用的不足传播出去,因此这种途径也被划分在计算机病毒基本传播方式中。
扩展资料:
常见病毒:
1、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
2、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
3、CIH病毒。通过软件之间的相互拷贝、盗版光盘的使用 和Internet网的传播而大面积传染。CIH病毒发作时将用杂乱数据覆盖硬盘前1024K字节,破坏主板BIOS芯片,使机器无法启动,彻底摧毁电脑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一、病毒的定义
病毒是一种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必须寄生在活的和敏感的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二、病毒体的概念
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
三、病毒的测量单位和病毒的形态
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各种病毒体的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的.约300nm最小的仅20nm大多数病毒体小于150nm。
病毒体形态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丝状或子弹状,痘病毒呈砖块状,噬菌体则大多呈蝌蚪状。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心为核酸,在核酸外围有蛋白质外壳,称衣壳。衣壳与核酸在一起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有包膜包围着。衣壳系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又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
根据壳粒的排列不同,病毒衣壳有下列几种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包膜是病毒在成熟的过程中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故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有些包膜表面有蛋白质性质的钉状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核酸:位于病毒体的中央,其化学成分为DNA或RNA,藉此分成DNA病毒或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具有多样性。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决定了病毒的感染性。
蛋白质:病毒蛋白质构成全部衣壳和包膜的主要成分,对病毒核酸具有保护功能衣壳蛋白和包膜上的蛋白突起可特异地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受体上,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引起感染病毒蛋白是良好的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此外,有些病毒还含有
少量蛋白质酶类。
脂类和糖:病毒体的脂质主要存在于包膜中。有些病毒含少量糖类,也是构成包膜的表面成分之一。因包膜存在脂质,故脂溶剂可除去包膜,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病毒缺少增殖所需的酶系统、能量和原材料,只能在有感受性的活细胞内进行增殖。病毒增殖的方式是以其基因为模板,合成与原来一样的基因。这种以病毒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转录,翻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质,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四个步骤。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
(一)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的温度,特别是在千冰温度(一70℃)和液氮温度(一196℃)下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大多数病毒于50℃一60℃ 30分钟即被灭活。热对病毒的灭活作用,主要是使病毒衣壳蛋白和包膜病毒的糖蛋白刺突发生变性,因而阻止细菌吸附于宿主细胞。热也能破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使病毒不能脱壳。
(二)pH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pH9.0以上迅速灭活,但不同病毒对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三)射线r线和x线以及紫外线都能使病毒灭活。有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若再用可见光照射,因激活酶的原因,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故不宜用紫外线来制备灭活病毒疫苗。
二、化学因素
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一般较细菌强,可能是病毒缺乏酶的原故。
(一)脂溶剂包膜病毒的包膜含脂质成分,易被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所溶解。因此,包膜病毒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即被胆汁破坏。乙醚在脂溶剂中对病毒包膜具有最大的破坏作用,所以乙醚灭活试验可鉴别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
(二)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对这些化学物质都很敏感。
第五节 朊粒
朊粒(prion)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最初还称朊病毒。其最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K抗性,不溶于去垢剂的PrPs(serapie prion protein),至今未查到任何核酸。
正常人及动物脑组织基因亦编码一种与PrPs相似的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蛋白,对蛋白酶K敏感、溶于去垢剂。
PrPc与PrPsc的氨基酸序列相似,但二者分子构型不同。现认为PrPsc是PrPc的病理构型。PrPc通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转变为PrPsc时即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
朊粒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为一种潜伏期长,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病。主要包括人的震颤病或库鲁病,克一雅病及其变种,格一斯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动物的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或疯牛病等。
early和earlily的区别:
1.两者的词性不同,early是形容词和副词,earlily只是副词。
2.两者的音标不同,early的音标是英[ˈɜːli]美[ˈɜːrli],earlily的音标是[ˈɪərəli]
3.两者修饰的对象不同,early修饰的是名词,earlily修饰的是动词。
early,英语单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作形容词时意为“早期的;早熟的”,作副词时意为“提早;在初期”,作名词时意为“人名;(英)厄尔利”。
扩展资料:
early的有关短语:
Early stage 初段 早期 早期阶段 最强初段
Early Decision 提前录取 早期决定 优先申请
Early field 早场
early diagnosis 早期诊断 初诊断 诊断 早诊断
early deceleration 早期减速 早减速 减速 包括早期减速
early gene [病毒] 早期基因 前期基因 早期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arl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