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胸椎
外文名
Thoracic vertebrae
都有
椎体、椎弓和突起
胸神经
共12对
胸椎(T)有12块椎骨,T1-12自上而下,第1胸椎有时也称为第8颈椎,胸椎与颈椎和腰椎有明显区别,它有肋骨协助维持稳定。实际上在脊柱的胸段是一个由胸椎、肋骨和胸骨组成的桶状结构,与颈椎和腰椎相比,因其稳定性好,错位的机会较少。
一个典型的胸椎椎骨都有椎体、椎弓和突起,椎骨自上而下(即胸1至胸12)逐渐增大。在椎体的后面有棘突,侧面有横突,左右各有一个关节突。在椎体侧面后部近体上缘和下缘处,各有半球形肋凹,与肋骨形成肋横突关节。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棘突较长,伸向后方,并依次相掩,呈叠瓦状。这些都是与颈、腰椎不同的解剖特点。
胸脊神经,脊髓胸段发出的胸神经共12对,在同序胸椎下缘穿出,都有前支和后支。前支除第1胸神经参与臂丛外,均不成丛,称为肋间神经,走行于肋沟内。后支向后进入背部,又分为内侧支和处侧支,支配背部。
胸段的交感神经与脊神经同行,可以称为内脏神经,调节指挥内脏的活动,其中胸心神经、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内脏最下神经等,分别分管心脏、胃、肝、胆、胰、小肠和肾的功能。因此,胸椎的错位,与整个内脏功能及全身健康状况有极密切的关系。
目录1 拼音2 概述3 拼音4 代号5 胃脘下俞的别名6 出处7 胃下俞穴的定位8 胃下俞取穴方法9 胃下俞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胃下俞穴的功效与作用11 胃下俞穴主治病证12 胃下俞穴的配伍13 刺灸法 13.1 刺法13.2 灸法 14 文献摘要15 胃下俞研究进展 15.1 对胰岛素的双向调整作用15.2 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16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胃下俞 1 拼音wèi xià shù
2 概述胃下俞为经外奇穴别名,即胃脘下俞[1]。见《备急千金要方》。
胃脘下俞为经外奇穴名(wèiwǎnxiàshù EXB3)[2][3]。又称胃管下俞、胃下俞、胰俞,膵俞。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呕吐,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3 拼音wèiwǎnxiàshù
4 代号EXB3
5 胃脘下俞的别名
胃管下俞(《备急千金要方》)
胃下俞(《千金翼方》)
胰俞(《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
膵俞(《中国针灸学》)
6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胃管下俞……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间寸。
7 胃下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胃脘下俞穴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4]。
胃脘下俞穴在脊柱区,横平第八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3]。
胃脘下俞穴在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5]。
经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
经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
8 胃下俞取穴方法俯卧位,在横平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6]。
9 胃下俞穴位解剖胃脘下俞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最长肌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七、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9.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4]。
9.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肋间后动脉分布[4]。
10 胃下俞穴的功效与作用胃脘下俞穴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11 胃下俞穴主治病证胃脘下俞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呕吐,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胃脘下俞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4]。
脾胃病:胃痛,腹痛,呕吐[6]。
其他病:胸胁痛,消渴,喉干[6]。
胃脘下俞主治主治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7]。
12 胃下俞穴的配伍胃脘下俞配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治糖尿病[6]。
胃脘下俞配中脘、足三里、内关,治呕吐[6]。
13 刺灸法13.1 刺法斜刺0.3~0.5寸[4]。
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沿肋间传至前胸部[6]。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7]。
注意:胃脘下俞穴深部是胸膜和肺脏,针刺时不可直刺过深[6]。
13.2 灸法可灸[4][6][7]。
14 文献摘要《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
15 胃下俞研究进展15.1 对胰岛素的双向调整作用针刺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肾俞等穴对胰岛素有良好双向调整作用,可加强胰岛素对糖原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被组织利用的功能[6]。
15.2 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玉衡主办的李氏砭法互刮会在静静老师严格的要求下,互刮会班委、往期学员每期热情参与协助。互刮会已走到了第3班, 开创了李氏砭法互刮分享新模式真正发心公益,传承传播李道政老师大医精诚。
欢迎更多同气相求的朋友与玉衡一起携手 让千家万户受益李氏砭法,造福于民!!!
广东李氏砭法公益互刮会
(玉衡中医主办)
深圳第3班
第五节课
时间:2020年09月13日上午
地点:玉衡中医-深圳徐和堂
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科技创业园大厦A702
课程主讲:静静老师
学习人员:玉衡公益十二期学员43人
经过前面几次课的磨炼,学员们对于刮痧越来越有感觉,在助教的指导下,理论与手法齐飞。这节课静静给大家讲述督脉-膀胱经的实用知识。
一、督脉与膀胱经的巡行
督脉的巡行: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颠顶百会,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
足太阳膀胱经的巡行:
分支:在头顶分出,走行至头侧的耳上方。
直行主干,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骨内侧,脊柱两旁,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深入体腔,络于肾,属膀胱。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侧下行,经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进入到腘窝中。
另一支脉:从项部分出下行,经肩胛骨内侧,从附分穴夹脊下行,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然后向下循行至小腿腓肠肌部,再向下行至外侧踝关节的后方,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足少阴肾经。
二、督脉膀胱经的重要穴位
1.长强穴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治疗痔疮
2.筋缩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肝主筋,主肝病
3.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一切与肝相关的血病
4.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治臆病
5. 神道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配神堂,神门,三神同用,治疗老年痴呆等病症。
6.身柱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有助于14岁以下小孩长高, 增强脊柱力量。
7.陶道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前额太阳经头痛
8.风府穴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
9. 胃脘下俞:
定位:第八胸椎旁开1.5寸,
作用:治疗消渴经验穴,如糖尿病
10.肺俞穴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治肺病,
11.心包俞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治疗心悸胸闷,心脏疾病。
12.心俞穴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治心脏病。
13.肝俞穴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治肝胆疾病
14:胆俞穴
定位: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治疗肝胆疾病。
三、督脉膀胱经的刮法
1、站位:与被刮者呈丁字形站位,刮左侧膀胱经,站右侧,刮右侧膀胱经,站左侧
2、顺序(白色箭头):从上往下; 先中间,后左右;一段一段刮,刮一段督脉,刮一段膀胱经
3、华佗夹脊刮法(绿色箭头): 刮左侧华佗夹脊,用天玑位置(虎符铜砭大弯处) ,大概斜45度角, 从左往右刮,右侧同样方法,这样刮可以保证华佗夹脊处不留白
4、拨筋的手法:先把整个背部刮好以后,再回来膀胱经找筋结,拨筋的时候找准一个筋结,在节点上下来回拨。
互刮会的初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李老的梦想,让砭法走进千家万户,藏医于民,为广大民众解除疾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