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家人不能好好说话

为什么和家人不能好好说话,第1张

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与羞辱.

据统计发现,中国人不好好说话的高发区是亲密关系里、家庭单元内,表现为越是亲近的人,越爱不好好说话。

涉及到孩子学习成绩等话题更是如此。

有时是暗讽挖苦式的揶揄;

有时是正话反说式的教导;

有时是父母习惯性地打击和否定;

这些言语很隐性,像一日三餐里放的盐,又融于日常。

时间长了会发现,我越来越没自信,遇事总想着过去,一度怀疑我患了抑郁症。

01 为何不能好好说话。

今天从三个角度分析下家长对孩子不好好说话的心理层面原因。

一、边界感不清

在家庭里,学习就是引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导火索”。

比如,我朋友甜甜有个初三的孩子,因为玩手机时间太长,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她担心孩子这样行为会使孩子手机上瘾,就试着把手机收回来,但结果怎么劝都不听。

这样的剧情经常上演,有一次在剧烈争执下,不假思索的说,"你这么不听话,我还不如养一条狗,养你有什么用?

她说完之后就后悔了,过分了,知道会伤害到孩子。

说过的话如吐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沟通后,她说,“我承认,我只会对家人会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我平时跟任何人说话都不会这样过分的”

脸上充面者无奈与懊悔。

这是典型的边界不清。

是没分清楚学习的主体是谁。

学习的主体是孩子,还是父母?

答案是:孩子。

既然是孩子,学习的事就要由孩子负责,也要为结果负责。

但经常在家长面对孩子学习的时候,心里会很担心、焦虑、甚至代办代写、高期待。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入侵边界。

正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父母入侵到孩子学习的领域,把孩子的事情当自己事情做,过度的干预孩子。

孩子感到心里不舒服也正常。

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当作傀儡,被逼着“垂帘听政”

同时,要是孩子听了父母的话,会使ta有融合感,会让ta分不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所以,孩子越来越叛逆、抵抗,父母就会觉得越来越难管教,孩子不听话,管教方式就越来越严厉。

于是,一再升级的冲突陷入了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旋涡中,边界的融合,认知不清,情感代入,行为混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最终,出口伤人也是情理之中。

亲密关系中边界的不清,伤害不光只是孩子,也有父母。

二、分离焦虑

父母自身人格的分离焦虑,也会使自身难以好好说话。

要知道,支持和鼓励,蕴含着巨大心理能量。

父母一句,“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是你进步了,就是最大的成功。”

“遇到困难不要怕,努力想办法解决,我们一直在你身后。”

“这件事你做的很好,值得我向你学习。”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已经很棒了。”

都会使孩子获得莫大的鼓舞。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表明:教育孩子,鼓励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

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最亲密的人,尤其是父母的评价。

得到父母鼓励和支持的孩子,内心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转化为内心坚持和努力的持续性动力。

要说父母鼓励和支持给孩子带来力量感与自驱力。反之,则有更大的影响力,破坏性。

曾经被恶意言语伤害过的孩子会说:

“我很自卑,我感觉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废物,只想选择离开”

“我觉得我出生就是个BUG,没有人在乎我”

父母隐蔽式的“攻击”,比任何武器都具有穿透力,它直接击垮了孩子的自尊体系,攻破他们的自我价值防线,进而内化成一个不停在脑中盘旋的声音,“你不配”“你很差”““你就是个失败者”,最终折断他们飞翔于天空的翅膀。

所以,人性的复杂往往超出想象,也难以控制。

在意识层面,许多家长秉承“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原则,不断用贬低的方式助力孩子“前程似锦”

在潜意识层面,他们要通过嘲讽、挖苦,不表扬的言语,击溃的是孩子自信、自尊,让他们无法获得心理能量,为其成长的可能。

这样就达到让孩子永远不离开自己的目的。

也不用面临分离时的焦虑感、被抛弃感、缺失感、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父母的分离焦虑是他们所面对解决的人生课题。

父母越早地发现这些,就能越早的走出黑暗,助力孩子成长。

三、工具化

我有个不想生孩子的朋友说,“这辈子我都不会生孩子,因为孩子出生必受苦。我不想让她跟我一样承受当年的罪”

言语中透露着三分气愤,三分悲凉,三分无奈,内心是一道深不可测的伤口。

她是在语言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父亲是“窝里横”出门受了气,回来一定会拿自己出气,还典型的欺软怕硬。

家庭中,自然而然她成了父亲坏情绪的“发泄工具”。

只因她善良、弱小,没有反抗能力,只能甘愿做“受气包”,默不作声。

一般人格比较自恋的父母会愿意这样对待孩子。

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拿孩子当工具人,没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个体生命去对待。

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出气筒”打不还嘴,骂不还口。

孩子如果敢反抗,他就会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责孩子,“我白养你了,你还是人吗,白眼狼?”

有的还希望孩子做一个“提款机”随时随地无条件取款的那种。

还有的,父母会把自身“坏”的客体投射给孩子去承载,让孩子当自己心中的“坏”人,通过谩骂、指责、诋毁,来维持自己“我很好”的错觉。

问答中有个很火的问题问是,“有一对开明的父母有多重要?”

可想而知,每个孩子想得到宽宏,谦卑,正能量的父母,期盼与热忱的心情。

想着如果自己能拥有这样的父母该是多美好的事。

很多时候,是我们过于理想化了。

令人心痛。

03 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父母还是把“盐”融入一日三餐。

当我们为人父人母时,也会不自觉的传承这样的模式。

这个时候,有两个方向可以调整。

一、知己知彼

排除一些偏执自恋或暴力倾向的父母外,一些父母在做出恶语相加的行为后,会产生一种内疚自责的心理,会有行为上的补偿。

如果我们能用一种成人的心态视角去看待的父母,会发现他们也不是那么“强大”,他们也有“软弱”“自制力差”的时候,虽然在物质上控制着你,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极度匮乏的“穷人”。

他们没有办法用真诚去面对他人,也没有体验过“被支持”“被理解”“被肯定”的体验,所以他们的人格及脆弱又自卑。

他们拿不出真诚与支持的礼物。

人,也不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样去理解不是去消除他们对你恶语相加的结果。而是,可以让我们在纠结、挣扎、难过、痛苦的境遇中有一些松动的空间。

二、行动起来,为自己做些事。

比如,用行动划清界限,划清界限不是一刀两断,我们可以逐步完成分离。

哪些事自己该做?哪些事父母该做?

这是自己的情绪,还是父母的情绪?

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父母的想法?

在认知、情绪、行为上一一地做出明确的区分和澄清。

比如,主动修复被拉低的自我价值

当能意识到那些恶语相加的声音出现时,你会发现背后是"穷人"的父母,他们也同样匮乏,那我们可以更有力量不去认同出现的声音,抛弃掉“我不好”“我不配”的想法。

并且,重新找一面清晰的镜子,去了解真实更好的自己。

再比如,无畏地对工具化说,“NO”。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一样的,你是人,你的父母是人,你生的孩子也是人。

没有人可以自上而下的可以使用道德的特权,来奴役控制自己。

著名作家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被真诚的对待,

人人都应有正确表达的机会,

你,你的孩子,你的父母,都是一样。

爸爸妈妈的沟通方式千变万化,不好好说话只是其中一种,是他们宣泄情绪的方式之一,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感受,比如你的不安、你的难过,最好用个别谈话的方式。不过大人的事情小孩子还不懂,你努力过了,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吧,不要太纠结这个事,先照顾好自己,祝你开心

一直觉得自己每次跟父母都不能好好说话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可是有些时候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现在想想他们现在每一次心伤的情形那么的熟悉,那不就是我曾经经历的么?然而带来这样经历的人恰恰是他们,不是因为报复,而是在特定的人和特定的语境就会让你这样,然后自己的尖酸刻薄不就是继承了爸爸的什么事都百般挑剔的陋习么?他们总说我们变了,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变,只不过从原来的压抑,变成现在的反抗甚至对抗,每一次都会检讨自己为什么不能温柔以待,原来这个坏毛病早已深入骨髓,变成一种下意识反应,所以我尽量成为一个好妈妈,尽管有时压抑自己那个邪恶的小魔头很痛苦,自己一直处于矛盾中挣扎,但是至少我意识到不好,意识到需要改变,而我的父母在我的印象里,他们的这个陋习充斥着我整个童年直至我能脱离他们独立生活,每一次都是我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才会表现得关爱和珍惜,不再能主宰我的生活才知道隐忍退让,而让你感觉只是因为他们左右不了你,所以退让,而不是因为爱,只有我每次恶语相向后他们心伤,然后还依然原谅我时才感觉到也许那真的是爱,但有时我在想也许是他们老了,他们再也伤害不了我了,他们开始也需要爱了,需要和期望从我们这里获取,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没有教会我们这些,如果非逼着我们去违心的迎合就会激起潜意识里那个他们教会的自我,然后压抑无法自持。甚至他们让我整个人都处于长期自卑中,给自己设置无数个框框,让自己觉得自己不能,什么都不能做,在我的成长教育中听到最多的是你这样不行,在我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来说你怎么能这样整天不收拾,我们这么辛苦可都是为了你,以前每每如此我觉得自己玩耍都有一种罪恶感,然后又在想玩和克制中成长,在该玩的时候不能好好玩,该学习的时候不能好好学,最终成了一个“不思进取”的人,让我觉得自己很丧,很颓废,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最近发生的事尤为明显印证这个现象,满心欢喜的回来陪他们过年,结果处处添堵,让我觉得回家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看着新闻说着家乡热门景点的话题,妈妈说那么多人去哈,我虽然听出来她的羡慕,虽然我已经计划带他们去这些地方玩了,但是她每次这样说话,都明显在暗示我这什么的意图让我很恼火,我的小恶魔跳出来说:嗯价钱也很贵,她明白我的意思,立刻说那个太贵了,我们不去;这句话更让我光火,她说的是太贵所以不去,而不是说有啥意思所以不想去,这让我觉得自己被恶心到了,觉得自己过得很丧,尽管那么多年我努力想跳出他们营造出的这种氛围,在与他们相处时又被打回原形,一种无名的火涌上心头不舒服,借孩子下意识回了一句,你婆婆是不是有病吧,很伤人,她应该也很受伤,用哀怨的口气说发现我越来越不会说话了;其实我想回我一直如此,不过从前或因为不敢或因为善良隐忍罢了,但是这种情绪压抑久了,就成魔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无节制的释放,欢喜的日子又是一件不开心的回忆。

与一个丧的人在一起久了,你就会变得很丧,妈妈就是这样的实例,爸爸是一个自己过得不那么顺利,然后让别人也过得不舒心的人,他总是会在一些琐碎的事上让你火冒三丈,是一个让你永远爱不起来三分钟的人;看他们一趟趟给小宝买各种花样玩具和好吃的样子,我觉得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很好,小宝有这样的祖父母也很幸福,但很快就让你发现终究还逃不过开心时一盆冷水的劫难,小宝回来出现夜咳情况,每到凌晨三点左右就会剧烈的咳嗽,回来几日本就很累,半夜被惊醒,要安慰他咳不出痰的难受,和因为咳嗽无法继续睡的焦躁情绪,小宝哭闹着要吃橘子,我去找和他,犹豫他没有完全醒,不能来亮灯,只能开着手机灯非直接照射,但小家伙也迷迷糊糊的橘子掉了一半,但是我打着灯怎么都没有找到,就没有继续找,继续安抚小宝终于把他哄睡了,我也累得倒头就睡了,第二天才发现那半橘子,被起床的小宝压碎了,汁液弄的他内衣和床单上了,我下意识觉得犯错了,去跟爸爸说希望得到他的原谅,结果他满口都在指责我没有小心,知道掉橘子了,不开灯找到再睡,我跟他解释开灯会让小宝晃眼睛,而且三点多我很累没有找,他依然在那里碎碎念,那也得小心点啊,弄上橘子汁很不好洗的,哔哩吧啦一堆碎碎念,我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想法要一直念,因为节省觉得一张床单脏了洗不出来很要命?我的小恶魔又出来说,那你什么意思,说的好像我故意把它弄脏似的,你不体谅我半夜起来弄小孩也就罢咯,我来主动承认错误,你还得理不饶人,我承认错误当然下次会注意喽,一直念要怎样呢,我赔给你一个就好咯,妈妈阻止你才禁声,每一次回家你都会搞得气氛很尴尬!之前让我觉得家没有那么多美好的向往,都是这种令人发狂的琐事,你这个陋习只会把我们越推越远!而我的吹毛求疵就是继承了你的这个毛病,有时我都讨厌这样的自己。

以此文解读一下我以往的吹毛求疵的毛病从何而来,而我对于他们有时的恶语相向却又可以追根溯源,幸好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如此,否则我真的连反省的时间都没有了,但是他们让我做出这些应激反应,真的让我觉得自己很糟糕,所以某些时候我不希望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永远再把我们拉回从前,总是让我回头看,而不是让我向前看,不是教我做更好的自己,而是要将就不美好的人和事,让我觉得生活很丧,所以很多时候我想远离他们!我希望自己不要成为那个让逃离的人,所以说原生家庭很重要,从我自己和宝爸身上深有体会,希望完美自己,让宝宝从我开始变得更美好,而不是继承这种让人很丧的坏毛病!

于健康的生命这一切也许也不算什么,但是真真的影响着我的整个人生,我试着改善这种毛病,试着接受这样不完美的自己!也尽量善待他们,善待余生我们每一次相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6042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2023-04-30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