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被称为偷盗癖。
偷盗癖是一种难于矫治的心理疾病。咨询师胡慎之说,一般情况下,只有偷盗成癖的成年人才被诊断为偷盗癖,而偷盗成癖的青少年,一般不被诊断为偷盗癖。“不过,常人一般不理解有偷盗癖的孩子,经常用一些想当然的错误方法试图矫正他们的行为,结果起到的是反面作用。”胡慎之说。
最常见的错误方法,就是惩罚有偷盗癖的孩子。但这正中孩子的下怀,因为这些孩子之所以去偷盗一些自己并不怎么需要的物品,就是为了让别人,尤其是父母惩罚自己。这种惩罚会给他们带来快感,所以反而会令他们更加沉溺于偷盗。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一旦发现孩子存在不道德的行为,比如说偷窃等,父母一定要重视。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发生偷东西的现象时,父母应该正确指导孩子,让孩子往正的方向上走,这样才不至于在以后发现孩子已经习惯偷盗了,最终整日头疼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偷东西的行为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简单的分析吧。
一、孩子对“偷”这个行为没有产生概念。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顺手牵羊”的行为,也许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物品的归属意识,他们本身看到好的、喜欢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了。他们这个时候其实还小,根本就没有关于“偷窃”的概念。因而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拥有某一样东西。在孩子3-5岁这个阶段,他们还没有道德意识,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根本就没有上升到道德范畴,故而他们其实不晓得自己已经是在“偷东西 ”了。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好好地引导孩子,给孩子灌输不可以偷东西的意识,让孩子明白不是自家的东西,确实是不可以私自拿回家的。
二、父母做了不好的示范。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偷盗的行为,很有可能是跟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有关。比如父母喜欢占小便宜,或者父母去逛超市去买东西时,可能会有一些“小偷小摸”的习惯,结果孩子不小心就将父母的这种行为给学了去,最终也成为了“偷二代”。这样的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应该要及早改正过来。如果父母都没办法检点自己的行为,那么又如何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你总不能做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三、利用“偷”的行为来发泄自己。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或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值过高,结果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就会通过一些不良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偷盗”等。当他们在偷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紧张感和刺激感时,他们的内心或许感受到了一定的愉悦。所以他们才会继续这样的行为。父母在了解孩子为何偷盗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展开相应的对策。毕竟孩子都是需要一步步仔细教导,最终才能够成才的。所以,希望父母在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时,能够先找出具体的原因,然后再制定相关的对策,不要对事情进行一刀切,否则很难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