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溺爱孩子的缘由,可能是因为自己工作忙,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所以在物质生活上会尽自己可能地满足孩子,让他们舒适生活、尽情享受。
也可能是家长小时候没有得到家人很好的照顾,或者自己在婚姻中没有得到配偶足够的情感呵护,于是有小孩了以后就加倍地宠爱,补偿自己情感上的缺失。
还可能是一种“利益”交换,家长没能实现一些愿望,想要孩子继承志向实现家长的目标,于是对孩子呵护有加,让孩子放弃他的路继续家长没有走完的路。
家长需要时刻觉察是否在溺爱孩子以及溺爱孩子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言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有爱、自信、担当、适应社会生活的他自己。
扩展资料:
被溺爱的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遭到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生活的勇气和成长完善自我的愿望。
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总是有求必应、及时满足,他们几乎不知道在达成其心愿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用怎样的办法去解决,他们也几乎没有体验过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带来的自信和成就感。
所以,一旦他们离开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父母,独自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因为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缺乏经验办法而感到无望、无助。
因为父母是在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实际上,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他们在无限制地给予孩子时,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宠爱自己,是溺爱的心理真相。”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讨论下,父母该如何爱孩子。父母溺爱孩子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满足自己和宠爱自己,这也是父母溺爱孩子的心理真相。在农村老家,我的一个堂嫂就是这样,她对孩子特别溺爱,其实就是宠爱童年受苦的自己。她有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很少帮她干家务,她也不会做家务。因为堂嫂不让她干活儿,也不让她学。堂嫂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还重男轻女,她中学没读完就出来打工赚钱,受了很多苦,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像她那样受苦,自然不让她做农活儿。但她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其实也是在满足她当年想读书没得读的愿望。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是我们把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如果我们的童年过得不好,对父母有埋怨,那么长大后,自己作了父母,就会用理想父母的方式来宠爱童年受伤的自己。可见,有些父母溺爱孩子,其实就是在宠爱自己,也可以说是在心理补偿。父母溺爱孩子的缘由,可能是源自于童年未满足的渴望,就是说小的时候的期待没有被看见,所以就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一定不要让孩子像过去的自己那样苦,有了小孩以后就加倍地宠爱,补偿自己情感上的缺失。看似是爱孩子,其实是对自己童年时期的一种补偿。
还可能是一种“利益”交换,家长没能实现一些愿望,想要孩子继承志向实现家长的目标,于是对孩子呵护有加,让孩子放弃他的路继续家长没有走完的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傀儡,他们应该也有自己的生活,过他们喜欢的生活,做父母的应该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