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感觉到被孩子激怒,这部分的情绪其实是父母自身的。未必是孩子带给他的。
当孩子没有得到关注满足的时候,一开始是会采取温和的手段,比如跟你说话,在你面前晃悠。
当温和手段不奏效时就会采取手段升级,即发出一些其他的声响以引起注意,当他们觉察到这样更容易引起关注时,他们就会采取这样的策略。
通过激怒父母,孩子获得了关注,这就是孩子本身的目的,尽管这种动机孩子自己也意识不到。更深入一点来分析,孩子之所以从内心想获取关注,主要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需要从父母的态度中确认,父母对自己是关心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要。从父母的关注中孩子也能获得价值感,即“我是重要的”。
成人也有这种心里,但通常不会以激怒这种方式来表达。孩子由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才会采取这种简单的方式达到目的。
孩子的思维非常的简单:他做的坏事,故意激怒父母。这其实都是他因为需要父母的关注。当父母的关注足够多,当父母的表达爱足够多的时候。孩子就很少故意去激怒父母。
终极原因来说,都是因为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有的孩子很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父母却一直拒绝孩子。这时孩子只能使用他的大招,故意惹父母生气,让父母和自己吵架,让父母注意力到自己的身上。
破解的方法是,父母在平时要让孩子确信自己对他的爱和关心,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让孩子时时刻刻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此外,在孩子试图激怒父母的时候,家长不要轻易动怒,这正好中了孩子的“诡计”,是对孩子负面行为的强化。要有耐心,可以暂时做冷处理。
好多时候我们总把更多的耐心给了外人,而在自己家人身上发泄的都是自己的负面情绪。事后我们可能会后悔、会反思自己,可是这个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样带给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我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与妹妹相差十八岁,一个年龄差放在古代就是母女的关系。三、四岁的小孩子脑子里存有十万个为什么,她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而我的脾气相对比较急,我们两个一触碰就会产生火花,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她哭了我解脱了。
同样是小孩子我对妹妹和对其他不熟的孩子差别太大。医院实习那会我待过儿科,里面每天形形色色的都是小朋友,哭的、闹的、笑的什么样的都有。可能因为哄他们是我的部分工作,所以我把毕生的耐心都给了他们。以至于后来的某一天才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把这份耐心用在我的妹妹身上。
她们的年龄相仿,最大的差别无非是一个认识一个不认识,而我的做法却让自己都无法接受。妈妈说我是个急脾气,没有一点点耐心,我却深深的自知不是这样的。一触即发的脾气秉性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磨,我也将整装待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