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连结脊柱和下肢之间的盆状骨架,由后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两块骨)和左右两髋骨连接而成的完整骨环。
骨、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
整个骨盆借界线分为上部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真骨盆)。界线是由骶岬、两侧骶翼前缘、两侧弓状线和两侧的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以及耻骨联合上缘围成的环形线,即小骨盆上口,大、小骨盆借此口相通。
小骨盆下口高低不齐,由尾骨尖和两侧的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耻骨弓,以及耻骨联合下缘构成,呈菱形。上口与下口之间的部分是骨盆腔。
扩展资料
连接骨盆的韧带
骨盆的连结主要是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见“耻骨联合与骶髂关节”条),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韧带,即:
①髂腰韧带,强韧肥厚,张于第5腰椎横突与髂嵴后分之间,其一部分延至髂窝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韧带。
②骶结节韧带,强韧宽阔,由髂后上棘、髂后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后面开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着于坐骨结节内侧缘。
③骶棘韧带,纤维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侧缘,向下集中地附着于坐骨棘。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将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闭孔膜是封闭闭孔的纤维性膜(可视为连接耻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宽薄韧带),其上分与闭孔沟共同围成闭膜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盆骨
意思指脊椎动物体内构成脊柱的椎骨。
脊椎 jǐ zhuī
脊椎一般指脊柱。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
功能: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支持和保护功能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cm处,相当于髋关节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头颅,胸部与肋骨结成胸廓。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脊柱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具有很大的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脊柱背侧主要为肌肉,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发动和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背阔肌、下后锯肌,深层包括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间接作用于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侧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骨盆周围有非常多的肌肉,这些肌肉与骨盆的稳定性有着紧密的关系。髂腰肌
这个肌群连接了脊柱与股骨,横跨骨盆内部。髂腰肌是通过骨盆内部的大肌群,可细分为髂肌、腰大肌以及腰小肌。此肌群位于深层,靠近骨骼、内脏;同时连接着脊柱与骨盆、骨盆与股骨,以稳定骨盆。
臀肌
覆盖在骨盆外侧的肌肉主要都聚集在臀部。臀部的肌肉可分为3层,从表向里依次为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腿部后伸、外展等动作都与臀肌有关,同时,臀部也是髂腰肌的拮抗肌。腿部固定时,臀肌会使骨盆后倾。此外,臀肌也能协助其他肌肉固定骨盆。
髋外旋肌群
位于比臀肌更深层的位置,由连接骨盆及股骨的数块小肌肉组成(每块肌肉的附着处略有不同)。这些肌肉皆于髋关节外旋时发挥作用。外旋肌群各自执行工作,主要功能为控制下肢、骨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