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指天气开始炎热,小暑的到来,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天气变化无常,雨热同期,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小暑过后,正逢“三伏天”的头伏热浪袭来。北方人习惯在小暑这天喝粥,主要是为了清热防暑和调理肠胃,炒绿豆芽成了小菜首选。很多地方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因藕有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中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全国的农作物从此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大暑有6天,小暑有16天。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小暑和大暑是两个相连的节气,小暑是第十一个节气,而大暑是第十二个节气,小暑和大暑都在夏季,气候特点都是炎热。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夏天的第六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大暑节气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习俗。此时天气湿热,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潮湿气过重。养生既要懂得防暑降温,还要着重祛湿。
1.酷暑持续16天,酷暑持续6天。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酷暑后的第15天意味着不是酷暑,在6月中旬。大的,在极热的时候,分大的,开头小的,结尾大的。
2.暑意热。暑热是有点热,但不是很热。意思是天气变热了,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要求。全国农作物都已进入旺盛生长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
3.夏季节气在“三伏天”中的“仲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干旱、涝灾、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在很多地区也是最频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