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体化:您可以具体描述下孩子是怎样脾气大?以及平常家长都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发脾气”这件事情是有效的:无论对孩子的态度是软还是硬,孩子在与爸妈的沟通中习得了“发脾气”这种态度对父母是有效的,所以会一再运用。
解决:无论是发脾气、耍小性子、还是哭闹等,家长如果减少对这些行为的关注度,那么孩子自然不会用这类行为来应对。但不关注,并不等于完全“漠视”,家长也要保持对孩子相对的关心,在孩子“闹情绪”结束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b 经常用负面语言教导,引得孩子逆反:如果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评价、批评过多,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可导致孩子不与他们交流。
解决:减少对孩子直接的评价,减少用负向语言批评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层面上沟通,先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感。
c父母过于强势与控制:无论是“软话”还是“硬化”,父母无非都是想要告诉孩子“你得按照我说的做”,这就让孩子有很不好的感觉。
解决: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孩子表达的父母不认可,也要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认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再讨论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首先你要分清,孩子是胆小不敢和同学说话,还是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往,还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只是内向不爱说话,人比较文静而已,通常是不会和同学关系紧张的,人缘反而应该不差。
而胆小容易被欺负,孤僻容易起冲突,那才是造成和同学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孩子在学校有问题,要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和老师一起商量解决,并且家长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如果孩子胆小,那么想一想家长是不是平时对他要求太严格了,限制过多了,把小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应该看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他勇敢,让他对外多接触。
如果孩子孤僻,那么想一想家长是不是平时对他的关心比较少,或者不注重表达爱意,或者有过什么事情伤害了孩子对别人的信任。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孩子交朋友。
孩子还在成长之中,需要的是长大,而不是改造。如果孩子没有经常出现极端行为,学习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就不要去看心理医生。去看医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病人,丧失自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