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顾名思义就是类似角的质地,如牛角,羚羊角,一般质地坚实,半透明状。
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骨密质comPact bone,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trabeculae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较大的重量。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二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diploe),有板障静脉经过。
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骨密质;骨干内侧和后端组织呈蜂窝状。称为骨松质。
骨密质和骨松质统称为骨质。
骨,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补充
骨(bone)主要由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构成,成人有206块骨。骨有新陈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过程,外伤后有修复再生能力,所以骨是一种器官。按其在体内的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前二者统称为中轴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此外还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1. 骨膜(periosteum)分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内层为成骨层,参与骨的生长和修补。故骨外膜受损,骨不易愈合。在肌肉和韧带附着处,骨外膜显著增厚。骨内膜(endosteum)主要衬附于骨髓腔面以及骨小梁表面。
2. 骨质 是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compact bone)分布在骨的表面,厚而致密,由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抗压、抗扭力强。骨松质(spongy bone)位于骨内部,由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组成,骨小梁按重力方向和肌肉牵引的张力方向排列。这两种排列方式,使骨以最经济的材料,达到最大的坚固性和轻便性。头骨内、外骨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diploe)。
3. 骨髓(bone marrow) 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由造血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幼畜的骨髓均为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其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及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故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在青春期,骨髓腔内既有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又有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成年后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发生脂肪沉积,呈黄色,转为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失去造血能力。大量失血后,黄骨髓可以逆转为红骨髓,再次执行造血功能。骨松质中的红骨髓一直具有造血功能。
4.血管和神经 骨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主要分布在骨膜。骨表面有肉眼明显可见的小孔,分布于骨质的血管由此出入。分布于骨的神经主要是血管的运动神经和骨膜的感觉神经。
骨松质叙述错误的是骨松质呈蜂窝状,抗压能力强。
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 骨小梁trabeculae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较大的重量。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二板之间的松质,称 板障(diploe),有板障静脉经过。
骨密质主要构成 长骨的干、骺和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外层。骨松质主要分布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骨骺的内部。
骨松质在不同类型骨中的配布:
不同形态的骨,由于其功能侧重点不同,在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以保护功能为主的扁骨,其内外两面是薄层的骨密质,叫做内板和外板,中间镶夹着当量的骨松质,叫做板障,骨髓即充填于骨松质的网眼中。
以支持功能为主的短骨和长骨的骨颁,外周是薄层的骨密质,内部为大量的骨松质,骨小梁的排列显示两个基本方向,一是与重力方向一致,叫做压力曲线另一则与重力线相对抗而适应于肌肉的拉力,叫做张力曲线,二者构成最有效的承担重力的力学系统。
以运动功能见长的长管状骨骨干,则有较厚的骨密质,向两端逐渐变薄而与髓的薄层骨密质相续,在靠近骨髓处,内部有骨松质充填,但骨干的大部分骨松质甚少,中央形成大的骨髓腔。在承力过程中,长骨骨干的骨密质与骨髓的骨松质和相邻骨的压力曲线,共同构成与压力方向一致的统一功能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