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应节食品最为出名的就是巧果,巧果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和蜜,款式非常多,基本上都是油炸物。因为羡慕织女的心灵手巧,所以妇女们又把这些食物叫做巧果,希望自己也能变得更加灵巧。七夕节传统应节食物还有江米条,江米条是老南京人特有的乞巧美食,主要是将糯米粉和豆粉加清酒和成面团,然后放入锅里蒸熟,再将蒸好的面团捶打,等到捶打好的面团变干之后,用刀切成面条,放入油锅炸熟。炸好的江米条,沥干油后,抹上糖浆就可以食用了。还有蚕豆,是福州地区七夕节的传统美食,在福州地区有分豆结缘的习俗。这天,邻里朋友之间相互赠送蚕豆,并在月色下吃蚕豆聊天以做结缘纪念,吃完蚕豆之后就不会吵架,之前的积怨也随之烟消云散。
七夕节在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所以民间的习俗和传统美食也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哪种食物,哪种风俗,都代表着人们对于牛郎织女爱情的向往,以及对于织女心灵手巧的仰慕。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_松花_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七夕节中国人常吃食品如下:1、吃巧果。巧果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并不是一种水果,而是用面粉、油、糖、蜜制作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点。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织女能赐自己一双巧手。又因为“巧”与“桥”谐音,人们认为在七夕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实现。
2、吃巧芽面。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夕这天吃巧芽面。巧芽面里的“芽”是指绿豆芽,这绿豆芽一定要提前七天生,待豆芽长到3厘米就可以吃了。将绿豆芽和肉丝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调味料做成豆芽汤。面条煮好抓到碗里,将豆芽汤浇上即为“巧芽面”了。
3、吃花瓜。七夕节当然少不了瓜果。手巧的女子会将瓜果雕刻成奇鸟异状,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图案,用来拜织女、待客等,称为“花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