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出处: 《内科摘要》卷下。
功效: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大补下焦元阳。通癸水,保戊土,散虚寒,固真阴。
主治: 命门火衰,脾肾虚寒,纳差便溏,五更泄泻或产后泄泻,肚腹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水1碗,煮生姜4两,红枣50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对小肠运动的影响《中成药研究》 (1981;9:31):四神丸及其组成二神丸、五味子散和单味药物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亦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OC一受体而起作用。
临床应用: 1.五更泻:脾肾虚寒,饮食不思,五更必作泻,法宜温补肾元,用四神丸加减治之。吴茱萸1两(盐汤浸炒),五味子2两(炒),破故纸4两(酒浸炒),白茯苓3两,人参1两5钱,炒白术3两,罂粟壳1两,干姜8钱,生姜8两,红枣百枚,先将姜、枣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捣丸,如梧桐子,临卧用米汤或姜汤送下4钱。
2.过敏性结肠炎:患者9年多经常腹泻,大便溏薄不成形,每日泻3-5次,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症,曾经中西药治疗未效。实验检查:大便有脓球少许。X线钡剂灌肠透视和摄片所见:结肠充盈良好,但结肠外形较细,结肠袋较浅,尤以乙状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为明显。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入院后先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巩固;后考虑到久病入肾,可能为肾泻,故改用四神丸,每3三次,每次6g。药后泄泻即渐减少,服药20天后,大便已成形,每天1-2次;又续服10大,大便正常,腹痛已止。停药观察1个月,疗效巩固。
3.积瘕:阳气式微,清晨泄泻,病在肾经,小腹积瘕有年,亦是阴邪痼冷之疾,宜温补下焦元阳为本原之治法。破故纸4两(酒浸炒),五味子3两(炒),肉豆蔻2两(面裹煨),生姜8两(切片),吴茱萸1两(盐汤泡),大枣百枚,先以姜、枣同煎候烂,去姜,取枣肉和诸药捣丸,每服2钱,临卧盐汤送下。
4.遗尿:患者赵某某,男,16岁,学生,自幼遗尿,每夜至少2次,常因天寒、劳累加重,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查其舌淡,苔薄白,六脉沉迟,此乃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以四神丸加味施治。补骨脂9g,吴茱萸6g,五味子9g,肉豆蔻7g,益智仁9g,肉桂2g,石菖蒲6g,乌药9g,猪脬1个。将以上中药装入猪脬内,并将其口扎好,用粗针头将猪脬刺数孔,放入盆内,加水1.5公斤,煮沸后1小时左右,去渣及汤液,取猪脬切片食之。1次食完,两剂告愈,随访半年未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