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外壳为楔形,两壳对称,因其肉体丰厚而壳薄,故称薄壳。其壳薄易碎,呈青褐色或深褐色,黄满肉腴,呈金黄色或米白色,常多粒相连而成串,散布于浅海滩涂的泥沙中,过着群聚生活。在每年太阳照到北回归线时候,这些粒大而肥美的薄壳就以各种姿态上了潮汕人的餐桌。薄壳米也成了潮汕人夏天独有的记忆。
这时你可能会疑惑,薄壳米不是米吗?怎么和海也有关系?这里米,都不是大米,而是贝类的肉。薄壳是潮汕当地对寻氏肌蛤的俗称,红肉则是红肉河蓝蛤的叫法。
薄壳是一种海产小贝类,盛产于潮汕沿海,古名为“蚬”,学名寻氏肌蛤,一些地区叫海瓜子。薄壳养殖于海底三四米深处,每到收成季节,要雇用水性好的精壮汉子潜入水底收割,然后交给水面的同伙清洗,俗称“洗薄壳”。
这种成体只有约2厘米大的贝类,想要通过一般方式获取其贝肉可谓困难且费时。然而这些贝类都是潮汕地区广泛分布且产量丰富的品种,聪明的潮汕人想到了让其壳肉分离的方法来直接获取贝肉。
通过特定工艺、独门手艺的盐水熬煮,实现壳肉分离,经过绞粒、去碇等工序,洗净后下锅水煮,通过加热让壳沉底,肉漂浮,脱壳后的薄壳肉捞起来,便是“薄壳米”。
薄壳米有黄白两色,原因与贻贝相同,是雌雄的区别特征。薄壳尺寸虽小,但尚可跟其他贝类一样用炒薄壳的方式(类似于炒花蛤)被人们吃掉,而红肉河蓝蛤则完全没戏。
红肉米与薄壳米可谓潮汕人的夏季必备,谁家都少不了这个口感略咸、满是贝肉的当地 美食 。这是一道既可以佐菜,又可独食的贝肉盛宴。比如红肉米,可以加入鸡蛋制成煎蛋、可以加入米饭制成炒饭、尚可直接拿红肉米配粥等。薄壳米的吃法类似。
薄壳米炒韭菜花则是潮汕人烹煮薄壳米的经典菜式。传统的做法是韭菜花切成五六厘米长的一段,薄壳米下油锅爆香之后,加入韭菜花同炒,调味后起锅即可。
韭菜花浓香、爽脆、青翠,薄壳米的鲜甜、绵软、黄白,二者相得益彰,且火候接近,简直是天作之合。缺陷在于韭菜段长,筷子夹起来薄壳米容易散落,近年来食家加以改进,将韭菜花切成一两厘米的小段,炒制之后用勺子舀起来,薄壳米和韭菜段均匀许多,似乎更为科学了。
此外这两者都与青葱绝配,一起炒制,香甜可口。至于你说红肉米和薄壳米哪个好吃,那可是连潮汕人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