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脏炎腹痛远离酒精按穴位
宜:改善生活习惯、戒酒
忌:酗酒、暴饮暴食
胰脏是分泌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器官,也分泌消化酵素帮助小肠吸收养分,却会因为酒精过多而引起发炎。急性胰脏炎的腹痛,必须屈膝弯腰才能缓解,同时有腹泻、恶心、发烧等症状,胆结石、三酸甘油酯过高、暴饮暴食、药物等都可能引起急性胰脏炎。
中医将胰脏炎归类在「结胸症」、「脘痛」范畴,主因肝脾不合、气滞血瘀所致,治疗上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著重清热解毒止呕,可用蒲公英、半夏、大黄、木香等药材,因胆结石所引起的胰脏炎,可加入山楂、丹参来活血消脂;若是酗酒引起,可用白茅根、车前子清热利尿解酒;慢性胰脏炎则用柴胡、莪术、香附来疏肝理气止痛。 胰脏炎是因胰脏分泌的消化酵素无法排至小肠所造成,须根据病因来治疗,若是胆结石引起可考虑切除胆囊、酒精引起就戒酒,唯有改变习惯才能让胰脏慢慢恢复健康。
穴道按一按:章门穴
胰脏一旦出问题,只能靠胰脏自己慢慢修复才能恢复正常,「章门穴」可以 *** 胰脏,帮助胰脏尽快恢复正常。
穴道位置:「章门穴」位于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也就是当我们手肘弯曲贴紧腋下,中指端置耳垂时肘尖所指处。
*** 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揉左侧章门穴(胰脏所在之处)1~3分钟。
功效:「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所以按揉此穴可疏泄肝胆、健脾消滞,故可促进胰脏的血液循环及调理肝脏疾病(肝脾肿大、肝炎等),也能帮助消化、避免食物堆积在体内,造成肥胖、引起三高等疾病,减轻胰脏负担。
宜: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6食物、少糖
忌:肥胖、抽菸、高糖饮食
无声杀手胰脏癌致死率极高,60%的患者发现时往往已经第四期,甚至已扩散,无法手术,所以当出现黄疸、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倦怠、腹痛等症状时,就要考虑就医。胰脏癌是胰脏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与家族史、慢性胰脏炎、糖尿病患者、肥胖或抽菸者相关。
胰脏癌又分为胰岛癌(5%)及胰腺癌(95%),中研院研究团队发现,高糖饮食会损伤胰脏,少糖饮食可降低胰腺癌的罹癌风险,而美国研究也发现多摄取叶酸(鸡蛋、毛豆、香菇等)及维生素B6(豆类、全谷类、乳制品等)能降低罹癌风险。
中医认为胰脏癌是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致肝脾不合、脏腑虚弱、气滞血瘀,初期可用茵陈蒿汤来消退黄疸,搭配柴胡、防风、半枝莲、丹参等药材来疏肝行气,晚期则以茯苓、延胡索、红花、女贞子等中药方益气补血。建议年过40的高危险群者,定期安排健检。
药膳补一补:山楂荷叶茶
吃美食是大家辛苦工作之馀的小确幸,享受这个小确幸的时候,如果没有加以节制,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成为健康的大不幸。在享受美食之馀,除了控制口腹之欲外,也能透过中药的食疗「山楂荷叶茶」来帮助消化。
材料:荷叶12公克、山楂30公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倒入400c.c.的水中,煮至剩下200c.c.后,即可饮用。
功效:荷叶归心、肝、脾经,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的功效,可止泻,治头痛、腹胀、吐血,同时,荷叶所含的纤维可促进大肠蠕动,有助排便,还可消脂、预防脂肪堆积,所以多作为减重之用。肥胖也是胰脏癌的好发族群之一,减重有助降低罹癌风险。
在中医的理论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按脾经。
1、隐白穴
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隐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如果没有,可以用一根香烟代替,同样有止血的效果。
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这个穴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一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
2、大都穴
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大都穴对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这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吃钙片会有些效果,但是为什么还会缺钙?不是因为补的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得真正原因。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大都穴相当于租地反射区的甲状旁腺,而甲状旁腺正是吸收钙的。
大都穴除了补钙,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有颈椎病的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的旁边找一找最痛地点去揉,这样珠联璧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就会更好。
3、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都强。
脾虚的症状: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4、公孙穴
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输送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吐酸水的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5、商丘穴
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正好对应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为什么揉这个学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都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6、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阴交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
7、漏谷穴
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
它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8、地机穴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
9、阴陵泉穴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10、血海穴
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地,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11、推小腿脾经
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哪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
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目录1 拼音2 概述3 拼音4 代号5 胃脘下俞的别名6 出处7 胰俞穴的定位8 胰俞取穴方法9 胰俞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胰俞穴的功效与作用11 胰俞穴主治病证12 胰俞穴的配伍13 刺灸法 13.1 刺法13.2 灸法 14 文献摘要15 胰俞研究进展 15.1 对胰岛素的双向调整作用15.2 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16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胰俞 1 拼音yí shù
2 概述胰俞为经外奇穴别名,即胃管下俞(胃脘下俞)[1]。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
胃脘下俞为经外奇穴名(wèiwǎnxiàshù EXB3)[2][3]。又称胃管下俞、胃下俞、胰俞,膵俞。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呕吐,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3 拼音wèiwǎnxiàshù
4 代号EXB3
5 胃脘下俞的别名
胃管下俞(《备急千金要方》)
胃下俞(《千金翼方》)
胰俞(《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
膵俞(《中国针灸学》)
6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胃管下俞……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间寸。
7 胰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胃脘下俞穴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4]。
胃脘下俞穴在脊柱区,横平第八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3]。
胃脘下俞穴在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5]。
经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
经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
8 胰俞取穴方法俯卧位,在横平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6]。
9 胰俞穴穴位解剖胃脘下俞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最长肌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七、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9.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4]。
9.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肋间后动脉分布[4]。
10 胰俞穴的功效与作用胃脘下俞穴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11 胰俞穴主治病证胃脘下俞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呕吐,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胃脘下俞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4]。
脾胃病:胃痛,腹痛,呕吐[6]。
其他病:胸胁痛,消渴,喉干[6]。
胃脘下俞主治主治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7]。
12 胰俞穴的配伍胃脘下俞配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治糖尿病[6]。
胃脘下俞配中脘、足三里、内关,治呕吐[6]。
13 刺灸法13.1 刺法斜刺0.3~0.5寸[4]。
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沿肋间传至前胸部[6]。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7]。
注意:胃脘下俞穴深部是胸膜和肺脏,针刺时不可直刺过深[6]。
13.2 灸法可灸[4][6][7]。
14 文献摘要《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
15 胰俞研究进展15.1 对胰岛素的双向调整作用针刺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肾俞等穴对胰岛素有良好双向调整作用,可加强胰岛素对糖原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被组织利用的功能[6]。
15.2 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