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位于脑桥小脑角的肿瘤都可能与听神经瘤混淆,但多数病例有其MRI的鉴别特点。听神经鞘瘤占脑桥小脑角肿瘤的90%,其次是脑膜瘤、表皮样瘤、蛛网膜囊肿、脂肪瘤、面神经鞘瘤及转移瘤。
恶性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系统少见肿瘤,起源于Schwann细胞,故又称恶性Schwann氏细胞瘤。此瘤多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好发于肢体或头皮、颈部。肿瘤生长缓慢,一般在5年以上,常同时伴有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约2/3病例是在上述这两种病复发恶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其症状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以四肢和躯干多见,坐骨神经受累常见。局部发现肿块为常见症状,多为无痛,少数表现为疼痛性肿块,或肿物压迫症状及远处肢体麻木感及放射疼。也有肿瘤原发于颅内、卵巢和子宫颈的报道。肿瘤可局部侵犯,也可发生远处淋巴结及血循环转移一、病因及常见疾病:
本病是由畸变显性基因引起的神经外胚叶异常,导致周围神经的多发性肿瘤样增生和神经鞘、神经纤维中的结缔组织增生。
二、鉴别诊断:
此瘤系由恶性神经鞘细胞和神经膜细胞组成,包膜常不完整,大都有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呈梭形,浸润性生长,排列成交织条索状,有时呈羽毛状,偶或呈栅栏状或网状结构,伴有出血和坏死灶。瘤细胞核呈卵圆或梭形,有些为多边形,大小不一,有明显异型,有时见巨核或多核。核有丝分裂象多见。
应与下列疾病区别:(1)纤维肉瘤,常无包膜,较少出血和坏死。瘤细胞核两端稍尖,胞质和间质内胶原纤维较多。(2)平滑肌肉瘤,瘤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对PTAH染成紫蓝色,三色染色着红色。
三、检查:
(一)体格检查:
肿块为常见症状,多为无痛性,与其他肉瘤难以鉴别。有的表现为疼痛性肿块,或肿块压迫出现远处肢体麻木及放射痛。深部肿瘤为局部受侵所表现出相应症状,如胸痛、憋气(后纵隔),腰腿痛(腰椎神经根受侵),复视(眼球后受侵)等。有的则可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肿块。
(二)X片:
X片可见部分肿瘤有钙化现象,有时可见继发性骨破坏。
(三)超声与CT检查:
可观察肿瘤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四、治疗原则:
(一)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恶性神经鞘瘤的治疗与其它软组织肿瘤略有不同,由于肿瘤起源于神经干,并累及一段神经组织,难以确定肿瘤的边缘,手术时应在累及神经段的上下切缘做冰冻切片检查。低度恶性的表浅肿瘤行广泛切除可达到治愈,高度恶性的肿瘤累及较大神经干时,可能牺牲此神经或截肢。单用外照射肿瘤常不敏感,需加大放射剂量,副作用较大。
(二)放化疗检查:
单用外照射肿瘤不敏感,常需加大剂量,化疗疗效不肯定,有报告认为可以起到减少局部复发与控制远处转移的作用
神经鞘瘤是指神经鞘膜上面生长出来的肿瘤,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神经鞘瘤良恶性的分辨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测、临床症状、疾病进程、影像学表现来分析。1、病理学检测:根据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进行病理检测,是明确神经鞘瘤良恶性的判断标准,可明确良性神经鞘瘤或恶性神经鞘瘤;
2、临床症状:当患者的症状以神经根痛为主要表现时,通常为良性肿瘤。如在神经根痛的基础上合并明显麻木,常提示肿瘤使神经根受到明显侵犯,则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3、疾病进程:如病程进展较缓慢,可持续几年的时间,常提示为良性肿瘤。如病程进展较快,甚至在几周之内症状有明显加重的趋势,常提示为恶性肿瘤;
4、影像学表现:若肿瘤为腊肠状边界,边界清晰且属于均匀强化肿瘤,常提示为良性神经鞘瘤。若患者神经鞘瘤边界不清晰,累及椎管或其他多个腔室,甚至进入腹膜后纵的区域,并且使周围软组织、骨质多重受累,常提示为恶性神经鞘瘤。
恶性神经鞘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手术时应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防止损伤神经。但恶性神经鞘瘤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往往会侵犯周围组织,也可能会发生远处转移,例如肺转移,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一旦发现神经鞘瘤,一定要严格分辨,排除恶性神经鞘瘤。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