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长大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为此,父母们感到很着急,认为是孩子的错。其实不然,那是因为父母们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营造了消极的语言环境。
海英博士给出的5种消极语言环境营造模式,看看自己是否命中?
1、孩子所说的话,家长只是给予表面上的回应,而不是专心地去听
或者说一些不相干的话题,或者即使有简单的回应也只是说说,而没有眼神的交流。也有的家长可能没等孩子说完就打断孩子的话,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问题或者做事情。
2、家长运用审判性的词语来评价孩子
这就如同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无形的标签,是一种损人式的评价,非常概括化,部分情境,比如“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大嘴巴”等等,还有些消极的言语比如“你再怎么学也就这德行了”。家长们可能会当着孩子的面说,也可能会无意中当着孩子的面讲给别人听。
3、家长不鼓励孩子积极表达他们的想法或者情感
当孩子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往往家长会说:“安静”、“现在不许说话”、“不许哭,你就是个爱哭的孩子”。或者家长要求孩子“等一会儿”再说,可这个“一会儿”就不知等到什么时候。
4、家长对孩子用挖苦的语言,传递消极的自我印象
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这样挖苦嘲讽的语言会非常损伤孩子的自信与自尊。这样的言语有的时候也是为了家长在别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或者避免自己尴尬。比如家里突然来了客人,面对杂乱的房间,家长可能会转头训斥孩子“你又把家搞得这么乱”,而事实有可能是家长已经两天没收拾房间了。
5、家长粗鲁地打断孩子说话,希望孩子对家长的要求立即做出反应
比如要求孩子立即承认错误而没有解释的机会。有的家长往往用命令、不耐烦或者挑衅的语气对待孩子,从不用诸如“请”、“谢谢”之类的敬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