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总喜欢用“年纪小”这个词来搪塞,觉得小孩子哪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而年幼时家长的不注意很容易就造成孩子性格某方面的缺失。专家提醒: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通常属于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一、宝宝大了依然爱吸手指
1岁以内的宝宝吸吮手指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宝宝通过嘴巴认识世界,而手对于大脑还没发育完全的宝宝来说,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是外在的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但随着大脑发育的完善,多数宝宝就会改善吸手指的行为,如果有些较大的宝宝仍有吸吮行为就属于心理问题,比如曾受到较大的心理创伤,吸手指可以起到自我抚慰作用,但长时间吸吮手指会造成拇指变形,不吸手指就睡不着觉。
二、喜欢咬指甲、撕手皮
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咬指甲,以至于手指出血还是控制不了,有的孩子还喜欢撕手皮,看到一点手皮就要去撕。这些行为可能是孩子身体缺乏微量元素,更多的可能是心理原因,家长关心不够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情绪压抑、紧张,压力大等。
三、容易冲动发脾气
有些孩子攻击性极强,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家长可能以为这是天生的性格,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虽然有些孩子确实由于神经系统的反应存在冲动、易怒的情况,但是大多数脾气大的孩子还是跟后天的成长环境有关。
四、3岁以上宝宝过度依赖父母
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孩子依赖家人一般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适应与大人分离,但有些大孩子依然有严重的依赖父母的表现,这可能与小时候家人的过分照顾和保护孩子有关,让孩子觉得什么事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
五、退缩行为
孩子显得孤僻、不合群,尤其上幼儿园以后不能融入进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中,这说明孩子心理可能是有问题的,退缩行为一般在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出现,可能是先天适应能力差,也可能是后天的抚养教育不当有关,家长小时候对孩子过分照顾和迁就,造成孩子适应能力差。
六、小儿夹腿综合症
有的儿童因家庭气氛紧张,缺乏母爱,遭受歧视等情感上的不满足,又没有玩具可玩,只能通过自身刺激来宣泄情绪,从而产生夹腿动作,有的则是由于偶然摩擦产生快感后形成的习惯。
家长的引导尤其重要,趁孩子还小采用积极的方法加以引导:
1.分散孩子注意力
对于孩子经常咬手指,撕手皮的行为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找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成长发育尤其重要,有趣、有用、吸引孩子的绘本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家长也可以采取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式,多陪孩子玩分散手部动作,逐渐纠正吃手指的习惯,推荐给大家这套幼儿心理成长的绘本用8本书,8个主人公的小故事,引导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良好的品格。
2.家长做好榜样
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将其隔离到一个比较单调的场所,冷静几分钟。除此之外,家长一定要自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坏榜样,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发脾气。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控制生气、嫉妒、自卑的心理,学习调整心态的方法,变得独立、自信、勇敢。
3.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家长要多创造机会,制造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孩子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这套绘本中其中一个故事就是《害羞的变色龙》,通过变色龙可伯尼的经历引导孩子怎么慢慢克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家长也可以通过故事知道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不应该过多责怪,适当引导,慢慢鼓励,让孩子慢慢克服。
4.转移注意力
家长不要给孩子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摩擦生殖器,很多这种情况都是在睡前发生的,家长可以在孩子睡前安排一些小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陪孩子做做游戏,讲故事、看绘本,这套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绘本不只是让孩子看完一笑而过的,孩子能从中吸取到很多知识,是家长作为孩子平时引导以及睡前读物的不二选择。
《小小布罗克》讲述了怎么面对自己的缺点,引导孩子不自卑,《爱哭的云彩》引导孩子在受到委屈时要勇敢说出来,孩子小时候面临的问题很可能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这些小事家长都要重视,尽早避免孩子出现这些心理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